六十年前半坡遗址的一次“公众考古”活动

2016-06-19 15:35何川
大众考古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半坡展览会考古

文/何川

六十年前半坡遗址的一次“公众考古”活动

文/何川

早在60多年前,半坡遗址发掘期间就进行过一次公众考古尝试。当时,业内还没有“公众考古”这一概念,这次尝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们遗忘。

1955年秋,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班一行32人来半坡遗址实习,因发掘工地就在大路旁边显眼的地方,来往人多,加之当地群众对古遗址及文物相关知识的缺乏,所以当时有思想活跃、热情极高的学生提出在发掘现场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这一大胆而超前的建议,很快得到考古队负责人的同意和支持,随即制作了一些简介图版,连同发掘出的部分文物进行现场展出。展览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参观的人有附近农民、工人、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累计有10多万人。

展览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当时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的高度重视,他专门带人来半坡遗址看了一次,并要了一些照片,嘱咐发掘者要好好保护半坡遗址,并说回北京后要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这次特别的展览会虽然简单,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属不易。今天回想起来,不仅很及时,而且也非常有意义。

这样的活动首先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古遗址和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了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建国初期,各地在基本建设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古文化遗址及文物。由于文物知识的缺乏,加之当时还没有一套文物保护的法律,时常有文物被破坏的现象。像半坡遗址北部墓葬区的破坏就十分令人痛心,当时取土发现了大量人骨及陶器,施工单位不知其重要价值,将大量完整的墓葬挖掉。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发掘现场举办展览,介绍半坡遗址及其文物的一般常识,宣传文物的历史科学价值,让参观群众对古遗址和文物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其次,通过这种宣传形式,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过去所谓破烂且不吉利的“盆盆罐罐”,正是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历史一去不复返,文物也不能再生,保护利用好文物资源,让后人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历史,增强爱国热情。就在展览会举行期间,对遗址和文物价值有了重新认识的附近群众,主动将自己家中收藏或拣到的文物,交到展览会上,这一生动场面,至今让人感触很深。

短暂的展览会,却吸引来10多万观众,这是大大出乎预料的。展览会的初衷并不是为建立半坡遗址博物馆造势,但实际效果却扩大了半坡的影响。在此后的发掘过程中,又陆续有许多领导及群众前来参观,如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副局长王冶秋及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邓拓等。这些都为后来半坡遗址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图① 观众参观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图② 观众参观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图③ “半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展览”现场

(作者为西安半坡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半坡展览会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
三星堆考古解谜
2020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SSHT)简要报道
“考古”测一测
第二届铝车轮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浅谈仰韶文化彩陶纹样
白鹿原民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