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童年生活的语文教育功效

2016-06-22 10:40赖青兰
江西教育C 2016年4期
关键词:勤奋学习习惯笔者

赖青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在家的儿童占了乡村小学生总数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正常监护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作为教师,特别从农村长大的乡村教师,看见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懒惰、浪费、乱花钱等,应该及时教育和劝诫。而要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谈童年生活的方式进行对比教育,通过谈话,实现语文教育的功效。

一、让学生养成勤俭生活习惯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劳节俭,人们都把勤劳节俭作为立身美德、持家原则,现在国家也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可是,有的学生却认为以前的人比较穷,所以需要勤劳节俭。现在生活好了,应该享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同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收入还是比较低的。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赶上或超过了经济发达的国家,我们也仍然要保持勤劳节俭这一优良传统,并将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以勤为荣,以奢为耻,要自觉参加各种劳动,还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在吃、住、用方面不攀比,有多余的钱要储蓄。

然而,现在有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贪玩、挑吃、挑穿、浪费等不良习惯。笔者常常看见学校的垃圾桶里、操场上,随处都有丢弃的馒头、面包、油条、牛奶等食物,大家都习以为常。笔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就给学生讲起了自己童年生活,讲起上个世纪大闹饥荒时候的故事。孩子们听完也都低下头,好像已经认识到自己这样浪费食物是不对的。同时,笔者进一步教育学生农民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要爱惜粮食,吃多少买多少,不能浪费。从此以后,教室边的垃圾桶里再也看不见丢弃的面包等食物了。这种对比教育既深刻又形象,比一般说教的效果好得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让学生养成勤奋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文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要使学生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可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长期受到老人们的溺爱,缺少父母的督促,多数学生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他们对教材上要求积累的优秀诗文都记不住,更谈不上积累课外的知识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仍然采用了给学生谈童年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进行对比教育。

笔者利用一节班会课,组织了一场古诗背诵比赛,要求每位学生连续背出五首古诗。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样的要求是不难的。可是,有不少的学生却背不下来。这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童年时是怎样学习的:“读小学时,每天早上,大人们上山干活,我在家里煮一大锅红薯粥。烧的柴是质量极差的煤,一手拉风箱(类似鼓风机),一手撒煤,书放在双膝上,利用微弱的火光读书、背课文。一大锅粥煮熟了,我的一篇课文也能背诵了。”笔者说完以后就背诵了《为人民服务》一文给学生听,证明自己童年时候学的知识,几十年后都没有忘记,学生们很受感动,并从中得到发奋读书的启发。

三、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习惯

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随后笔者又选了几名家庭条件较好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样学习的。有的说:“我在家里多数时间是在看电视。”有的说:“我在家里,多数时间是在玩电脑、打游戏。”还有的说:“我不想读课文,就连每天的早读课都没有认真读书,有时也和同学说话。”这时也有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他们说:“老师,我们以后一定像你那样勤奋学习,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好多了。”另外,笔者又鼓励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把课内外学到的好词佳句,抄在“采蜜本”上进行积累,每月在班上进行一次“采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教育学生怎样积累知识、怎样运用知识,许多学生就逐渐学会了把课内外积累的知识恰当地运用起来。

通过和学生谈童年这一方法,笔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开放性,教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和经验,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有所创新,就像和学生谈童年生活一样,不仅简单,而且能充分发挥对比教育的效用。因此,教师要不断琢磨和探索,对教育教学做一些属于自己的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庄口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勤奋学习习惯笔者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屈原苦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劝学》
坚持勤奋学习 不断提高执政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