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胀断连杆模具的设计工艺

2016-06-23 12:27黄丽娟马永权史延辰刘文荣南宫市精强连杆有限公司
锻造与冲压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腔飞边毛坯

文/黄丽娟,马永权,史延辰,刘文荣·南宫市精强连杆有限公司

浅析胀断连杆模具的设计工艺

文/黄丽娟,马永权,史延辰,刘文荣·南宫市精强连杆有限公司

传统连杆采用分体加工法,用铣、锯、拉、磨等方法加工连杆体和连杆盖的结合面(简称分开面),以螺栓孔或定位销定位保证连杆体和连杆盖的结合面稳定。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发展起来一种新的连杆加工技术。新型胀断连杆是将连杆大头孔加工产生应力集中的裂解槽,然后由楔铁向下推动胀套对连杆产生压力,使连杆大头孔从裂解槽处裂解,裂解后利用胀断面的相互啮合进行定位,装配连杆。此方法的改进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螺栓连接孔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文以南宫精强连杆有限公司C70S6材料胀断连杆产品为例,浅析胀断连杆模具的设计工艺。

锻造模具设计

C70S6材料主要化学元素含量为C-0.72%,Mn-0.5%,S-0.06%,P-0.009%,V-0.04%,其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加铁素体。抗拉强度为900~1050MPa,屈服强度≥520MPa,延伸率δ≥10%,断面收缩率ψ≥20%。疲劳强度是连杆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疲劳试验在谐振式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施加对称循环载荷107次时,有限循环应力为±343MPa,很好满足了连杆的工作性能和寿命要求。

锻模是实现胀断连杆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C70S6材料胀断连杆采用有飞边、热模锻工艺方式进行生产,图1所示为连杆锻模设计流程。

图1 锻模设计流程

锻件图设计

根据锻造设备、机加工性能、机加工工艺,留机加工余量后设计锻件图纸。图2所示为与客户反复沟通后,最终确认的锻件简化图纸。

图 2 锻件简化图纸

终锻模具设计

图2 所示锻件采用1000t热模锻压力机锻造,锻件一次冲程锻造成形,模腔采用电火花加工。锻件尺寸会受到锻模受热膨胀、锻件中心距长度、锻件复杂系数等因素的影响,C70S6材料连杆模具锻造收缩系数设计为1.5%,中心距方向锻造收缩系数设计为1.56%,据此设计终锻模具型腔如图3所示。

⑴终锻飞边槽设计。

由于锻件复杂系数高,锻件充不满模腔即报废,需增加金属流出模腔的阻力,迫使充满模腔。因此,要求飞边能有效的缓冲锻造过程中上下模具打击力量,预防模具压塌或开裂,要求飞边能容纳多余的金属。共提出了5套飞边槽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

图3 终锻模具型腔

图4 飞边槽设计方案

方案1:桥部在上模,桥部接触锻件时间短,温度低,桥部不易过热与磨损,终锻模具制造简单。但桥部阻力小,容易产生充不满现象,若加大桥部高度容易导致模具压塌与开裂,影响模具寿命。

方案2:桥部在下模,终锻、切边模具制造简单。但同样桥部阻力小,容易产生充不满现象,若加大桥部高度容易导致模具压塌与开裂,影响模具寿命。

方案3:上下模设计桥部并加宽桥部,并在桥部位置设置阻止金属流动的挡流槽。此方法能有效的加大桥部阻力,锻件充满容易。但设备吨位不够时容易产生上下模打不靠现象,影响锻件厚度,产生不合格品。

方案4:桥部在上模,下模设置挡流槽,挡流槽和桥部配合。此方法能有效的加大桥部的阻力,锻件容易充满,桥部与锻件接触时间短,温度低不易过热与磨损,有效延长了模具的寿命。

方案5:上下模均设计桥部,有效加大桥部宽度,增加桥部阻力,同时料仓较其他方案大,多次打击能很好保证模腔充满,但材料利用率偏低,桥部寿命偏低。

根据以上方案优缺点比较,最终选择方案4。

图5 模具实物图

⑵终锻顶料杆设计。

当锻件形状简单、容易出模时,在模具上设置钳口,用铁钳直接夹出即可。此锻件形状较为复杂,且为一次冲程锻造成形,出模困难。若用铁钳直接夹出,人为因素大,容易产生连杆弯曲,影响直线度。因此,在连杆大小孔中心设计长度合适的顶料杆,锻压完成后顶料杆顶出连杆,保证连杆直线度。图5所示为模具实物图。

⑶终锻模具运用QFORM软件进行锻造模拟,根据模拟检测设计合理性。

切边模具设计

切边模具包括上凸模、下凸模、上凸模固定板、下凸模固定板、切边凹模、卸料板、冲头等。其中上凸模固定在上凸模固定板上,下凸模固定在下凸模固定板上,连杆锻件放置在下凸模和卸料板上面;切边时,上凸模、冲头和切边凹模下行,上下凸模抱紧找正连杆;冲头和切边凹模继续下行,切边凹模切下连杆飞边,卸料板压紧弹簧下行,冲头切下大头孔连皮,完成切边过程。

热校正模具设计

热校正模具包括上、下两热校正模具,安装在100t压力机上,因锻件锻造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尺寸有散差,直线度、平面度受到影响,热校正模具的作用是将连杆的厚度标准化,直线度、平面度达到要求,为机加工提供一个标准的尺寸,保证机加工精度。

预锻模具设计

通过预锻可改善金属在终锻模腔中的流动条件,使金属易于充满终锻模腔,避免锻件产生充不满或折叠等缺陷,并提高整套锻模的寿命。但预锻也有导致终锻时产生偏心打击、使上下模发生错移,增大模块尺寸、降低生产效率的缺点。

根据以上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C70S6材料连杆制造工艺中增加了预锻工序。为确保杆部不产生折叠,防止变形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金属回流,采用以下方法保证预锻模腔与终锻模腔相匹配:①预锻与终锻截面积比值为1∶0.9475,保证终锻能充满模腔;②高度递增,宽度递减,保证预锻件能放进终锻型腔内;③外圆角递减,内圆角递增,预防产生折叠。④运用QFORM软件进行预锻过程模拟,模拟检测合理后,预锻工件进入终锻模拟。

图6 锻件与毛坯截面积简化对比图

辊锻毛坯计算、原材料尺寸计算、辊锻模具设计

根据锻件任意一个截面积+相应截面飞边截面积=毛坯截面积的原则,计算辊锻毛坯。由毛坯计算结果,按体积不变的原则计算原材料尺寸,其中不参与辊锻处的直径即为毛坯直径。然后综合分析毛坯金属流向、毛坯复杂系数、折叠产生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辊锻次数为5次,进而合理分布辊压量,并通过德国VERACAD软件设计各辊锻模辊压量分布。设计完后运用俄罗斯QFORM软件进行辊锻模拟,模拟检测合理后模拟辊锻毛坯工件进入预锻模拟。辊锻过程模拟如图7所示。

图7 辊锻过程模拟

结束语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锻造行业向着节能降耗、精密锻造的方向迅猛发展。生产制造前,进行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运用QFORM进行锻造有限元模拟,通过CAD、VERACAD等软件进行精准化设计,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及产品合格率。同时,也有利于简化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为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模腔飞边毛坯
锻模飞边桥尺寸对6061铝合金衬板锻件成形的影响
起落架外筒锻件局部控流模锻工艺研究
热锻状态铝合金锻件毛坯的优化方法
球形玻璃珠填充模腔的流动特性试验
基于机器视觉的毛坯件磨削轨迹识别研究
注塑工艺参数对模腔压力分布的影响
关于规范打磨钢轨接头飞边的创新
基于最短路径的杠杆毛坯尺寸设计
基于路径图的平面毛坯尺寸基准的研究
注塑工艺参数对模腔压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