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2016-06-24 09:49花苏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作文体验作文教学

花苏梅

[摘 要]在如今“微时代”的背景下,作文教学中的“微作文”应运而生。要写好“微作文”,关键在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对学生进行体验“微作文”的教学指导,应做到明确要求,多加练习;引导体验,积累素材;范文引路,有章可循;勤写日记,即时发表。

[关键词]作文教学 微作文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8

每年高考之际,大家吵得最热的当属作文。自2010年以来,随着微博的兴起,我们爱上了这140个字“小作文”。因为网络的自由,因为中华文字的奇妙,所以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常常害怕写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作文往往要求更高。学生已经习惯于写四五百字的作文了,东拉西扯,怎么都能凑够字数。而写“微作文”,表面字数少了,但是难度更高了,有时候还没有开头就要准备结语了。何谓“体验微作文”呢?就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微作文”而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体验基础上写“微作文”。这比空口说白话要容易一些。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体验“微作文”呢?

一、明确要求,多加练习

学生对微作文不太熟悉,有时候甚至看不懂题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于初次接触“微作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他们什么是“微作文”,“微作文”的写作要求是什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微作文”正如“微小说”一般,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并不仅仅是字数少,而是一篇大作文的浓缩版,需要很好的谋篇布局才能写好。如一次“微作文”题目是这样的:调查访问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访过程中,你或许有过激动,有过自信,有过喜悦,也有过胆怯,有过紧张,有过尴尬……请写一写采访中你曾经有过的内心经历。要求:(1)内容写具体。(2)字数多于150字。(3)不能写真实姓名。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着重要写的是采访过程中的内心经历,而不是采访过程中的问答。题目中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不能少于150字,但是也不能写得过多,不能超过答题区域,否则答案无效。再者,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否则作作弊处理。这些要求都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明确的。

一个学生在认真审题后写道:

“什么?居然要采访后面听课的校长?”我的心里不禁敲起了大鼓。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慢慢向后面走去,在走的过程中我告诫自己要放松心情,面带微笑。来到一位女老师面前,她对我笑了笑,我鼓足勇气开始采访:“老师,您好!请问您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女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接着,我开始问问题:“最近我发现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吃零食,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女老师微笑着回答了我。看着老师可亲的面容,我的紧张感慢慢消失了。谢过老师,我如释重负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要想在关键时刻写好作文,平时的练习就不能少。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常常互相出一些作文题,然后明确要求后进行撰写,多加练习,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就能驾轻就熟了。

二、引导体验,积累素材

“微作文”要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觉得有话可写。如一次习作提示是:在我们人生的路上,有阳光明媚的时候,也有雷电交加的时刻。幸福成功时,我们需要和人一起分享;失意难过时,我们需要勇敢……以“生活需要 ”为题进行写作。看到作文题目,学生会立刻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前面有过采访经历的学生,就可以写《生活需要勇敢》,写写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是怎么克服胆怯,勇敢地迈开采访的脚步的。参加过掰手腕比赛的学生,就可以写《生活需要坚持》,从掰手腕比赛中悟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安排一些合理的体验活动,学生亲自参加了活动,亲历了活动过程,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累了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他们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奇妙感觉。

三、范文引路,有章可循

尽管作文题目有明确的要求,尽管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尽管有了一定时间的练习,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太会写。写出来的“微作文”如流水账夸夸其谈或者如白开水索然无味。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范文,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模仿文章的结构,模仿语言的表达方式。几次模仿下来,他们也就能够由依葫芦画瓢到自主创作了。那么,范文从哪儿来呢?作文书和教参上几乎没有可参照的“微作文”。所以,这个范文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是根据学生的长篇作文改写而成的,或者班里学生的优秀“微作文”。

甜是什么?是舍不得游子离开的牵肠挂肚;是播种后殷切等待收获;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而我认为,甜是人间最真挚的亲情。小时,读着李白的《古朗月行》,坐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唱着古老的歌谣,多么甜蜜啊!乡下的夏夜,是那么寂静,奶奶的歌声是那么厚朴、真诚。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听着奶奶的婉转曲调。古老的歌,古老的月院,古老的树,古老的月,古老的光,古老的夜,有个古老的人,带着一颗不老的心,为一个稚望苍穹的憧憬……

这个学生的“微作文”,用排比的句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然后举例讲述自己对甜的独特认识,认为它是人间最真挚的亲情,立意深刻。这样的文章有章可循,可以仿写。以下是另一个学生较为成功的仿写:

甜的感觉无处不在,有时是一次表扬,有时是一次宽容,有时还是一次体验……记得有一天妈妈生病了,我尝试着照顾她,帮她端茶、做家务……我时常打翻盆子,倒水时总把水倒在外面,可妈妈没说什么,只是向我投来欣慰的目光。妈妈身体痊愈了,她用温柔的目光看着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很温暖。现在我长大了,但那甜甜的感觉仍然在我心头回荡。

虽然是仿写作文,但是只是从例文中受到一些启发,模仿行文结构,主要的内容和感受还是自己的,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不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经过几次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觉得自己会写了,也能信手拈来了,自信心就增强了。

四、勤写日记,即时发表

作文的素材从哪里来?生活无疑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每天坚持撰写日记,也就是在积累写作素材。为了写日记,他们必须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概括又仔细地描述好?看到了什么美景,如何经过自己的介绍让别人也如看过一般?如何表达自己对某一事情的看法?这些都可以写。日记没有上升到作文的高度,所以学生往往把日记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日记本中倾诉出来。学生每天的日记,总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表明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一篇篇鲜活的“微作文”。我们也可以进行循环日志,让学生每人每天轮流写。这样在写的时候,学生可以欣赏前一位同学是怎么写的,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也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以此类推,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当然,现在网络较为发达,学生不一定要在日记本上写作。日记体“微作文”可以发在微博上,因为观众更多,所以学生会写得更加认真,有了别人的评论、赞赏或转载,学生写作的热情将愈发高涨。当然,“微作文”也可以发到班级QQ群、博客、微博或者是班级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趣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空间,尽情倾吐心声。就这样,在生活中体验,在日记中倾吐,学生的“微作文”将越写越好。

开展“微作文”体验,引导学生从小作文过渡到大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微作文体验作文教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