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互联网的节目创新

2016-06-30 02:35刘德新黎学明
新闻前哨 2016年2期
关键词:听众广播

◎易 星 刘德新 黎学明



广播+互联网的节目创新

◎易星刘德新黎学明

广播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广电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服务都向智能化、跨屏互动演进,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作为传统媒体中的老大哥,广播节目到底如何创新?本文将以湖北之声创新探索的全民APP新闻互动秀节目《摇新闻》为例展开探讨。

《摇新闻》是湖北之声2015年打造的一个概念型节目,聚焦用户关注的新闻事件,利用手机APP的“摇一摇”和主持人互动,集新闻浏览,新闻评论,新闻答题,观点投票,直播互动,商家合作于一体。以“摇新闻”APP为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新闻互动,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

《摇新闻》在2015年10月举办的“东方畅想”第十一届全球广播创新节目中斩获银奖。该奖项从创新性(创新度、移动互联特性)、社交性(互动性、社交化)、市场性(市场多元经营空间)三个维度对参赛作品综合考评。参赛单位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实力雄厚的各省市主流电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11家华语电台以及近年方兴未艾的网络电台、制作公司。参赛单位的多元化,创造出节目创新的大方气象,而《摇新闻》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湖北之声创新探索的全民APP新闻互动秀节目《摇新闻》取得成功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开展创新探索

近十年的广播创新一直与互联网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从网络诞生之初,广播节目创新就开始“触网”,并一直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全面深入融合。无论是在节目内容的提供,还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互联网都从一个互动平台、内容平台,慢慢升级成为了介质平台。甚至,有的广播节目,没有互联网就难以持续。智能移动终端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大规模普及,广播迅速融入移动互联网,进而产生了新的广播产品形态与服务模式。不过即使媒体的形态再多样化,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去传播,广播的核心形态还是声音。新技术+声音的媒介,因此《摇新闻》节目应运而生。

《摇新闻》这档节目,是依托于“摇新闻”APP基于声音识别系统的广播产品。在节目进行中,听众将手机对准广播终端,通过摇动的方式摇出题目、摇出奖品、摇出投票帖,参与互动。在传统媒体融合创新中,更强化了广播的声音特色。

作为《摇新闻》节目的同名APP,和市场上广播血统的APP不同,“摇新闻”APP更大胆。一是从受众需求出发,受众成为内容产品的消费者、生产者和体验者,他们决定着产品的设计方向。不断增加的参与方式,让新闻充满乐趣;二是基于精准数据,不同于以往的收听率及市场抽样调查,APP可以直接反应听众对此话题的追捧程度,对该期节目的关注度,听众的收听峰值、流失峰值……这些大数据都是自己的,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对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最终通过服务实现盈利;三是立足融媒传播,不只局限于一个线上节目的生成,在节目之外,此款APP可进行更多的拓展和衍生,比如线下100秒答题赢奖,创新地提供给受众听觉、视觉等多重体感。通过传统广播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的呈现方式,延展产业链并产生效益,将真正实现节目向产品的转变,听众向用户的转变。

追求深度互动和多重互动

开放性是广播强于其他媒介的比较优势,从听众来信到热线电话、从短信平台到网络听众论坛、从节目博客到主持人的微博,纵观广播互动的每次飞跃,其背后蕴含的真正变革是受众本位的实现,是受众更为深入地参与、更为多重地参与。尤其有了主持人的微博、节目的微博之后,听众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了,这更加拉近了受众与媒介的距离。

《摇新闻》设计为一档听众为主角的新闻脱口秀。这次我们把所有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听众,主持人只起串连的作用。首先由听众来当编辑,确定本时段话题,他们提前在APP里选出他们本时段最想讨论的话题。然后听众会用摇一摇的方式,摇出我们的赞助商、摇出红包,摇出电话参与的那个人。之后由听众的作答引出12条本时段重点关注的新闻。出投票帖,进行站队表态,最后在节目中公布站队结果。新闻与各类信息传播过程中,让每一个参与听众既成为内容生产者又是内容的消费者。

如今新媒体平台各种音频节目、网络电台节目繁多,许多节目质量、创新程度甚至超过了广播。但广播有其特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实时交互式互动的媒体。所以《摇新闻》节目将这个优势保留,开通热线互动方式,让听众在被动收听的同时,有机会成为节目主体的。这个优势,是目前电视、网络电台等其它声音媒体所无法取代的。这次热线参与的方式也做了巧妙的创新,将听众拨打热线,变为从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听众中,由系统随机抽取并回拨号码。增加了互动的趣味性和时尚性。

探索节目盈利模式的创新

湖北之声的定位是新闻频率,新闻是频道的核心竞争力。节目要在新闻做文章,玩花样。《摇新闻》节目以十分钟为一个单元,贯穿该频率全天节目,以抽屉式的形式在全天多个整点点位直播,每个点位既有相连性,也各自独立。这样既鼓励听众锁定频率收听,又适合听众碎片化收听。频率频道形态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整合资源:《摇新闻》将频道全天每个时段的本地、国内、国际新闻亮点在这里进行集纳,用100秒快问快答的形式,在一分多的时间里传递12条左右的信息量。并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听众作答,以放大新闻的关键词。这既符合新闻台新闻及时性规律,也满足了听众对新闻量的要求。

可怎么让新闻节目开启盈利模式呢?目前,我国的广播节目仍依靠较为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发现并运用全新的盈利模式也是广播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实在文化体制逐步改革之后,媒体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闻宣传任务,二是市场竞争创收。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闻宣传任务是媒体存在的重中之重,创新发展的内涵在于创新新闻宣传与媒体经营管理模式,平衡好完成宣传任务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以巩固和壮大党的舆论阵地、为人民群众做好公益服务为最终目标,以市场创收作为最重要的“造血”方式。

《摇新闻》既是一档节目、也是一个APP、还是一台广告。该节目可将频道的广告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商家更多样的广告呈现方式。广告除了在听众的耳朵里,还在听众的手机里。节目里、APP里都植入了赞助方的品牌,节目进行中除了那一位本时段的幸运答题听众,其余的听众都将获得商家的红包礼券。将广告变成一种游戏,将盈利模式碎片化。

多平台整合助力节目创意和创新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

融合已成为行业主题词,广电主流媒体已经作为“主力军”进入视听新媒体竞争“主战场”。单纯从广播行业看,“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传播影响力,某种程度上与当前广播的运营更契合。这种契合体现在传统广播近年来数字化音频的无线传播,与“新媒体”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无线传播,在技术形态上有天然的亲缘性关系。

(扫一扫,收看野摇新闻冶节目8分钟推荐视频。)

目前广电APP分四类,一类是是对“新媒体”聚众效应的合理利用,比如“长江云”,一类是提供在线收听功能和点播功能的音频APP,比如蜻蜓FM,一类是社区类听众互动APP,比如阿基米德,还有一类是频率专属APP,比如路客、摇新闻(概念APP),他们各有所长,都是广播对新媒体的有益尝试。勇于创新是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不仅是广播节目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广播行业发展的时代潮流。

2015年7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015广电蓝皮书。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604家机构获准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其中广电机构224家,占比37%。展望“十三五”,中国广播影视正在开启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内涵的发展新常态,呈现几大趋势值得广播人思考:1、以创新创优为着力点,高质量广播影视内容产品丰富多样、层出不穷;2、以“互联网+”行动为契机,革新升级广电融合发展模式;3、移动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机互动、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提升视听消费体验。

时代不同了,关起门来想把一个媒体办好,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现在中国大概有6亿部手机,1亿台汽车,5亿台收音机,这都是广播未来的终端。现在的媒体竞争不是媒体之间的竞争,而是和所有应用的竞争,目前最大的对手来自于各种服务性的应用。怎么做才能吸引用户关注你,这是最关键的,也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只要有耳朵,广播就有市场。只要有广播,声音就有无限种可能。

(湖北广电台)

猜你喜欢
听众广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表达心情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