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直播的创新

2016-06-30 02:56徐曼柳芳梁延
新闻前哨 2016年2期
关键词:抗战武汉记忆

◎徐曼 柳芳 梁延



重大主题报道直播的创新

◎徐曼柳芳梁延

2015年9月2日晚,湖北之声推出了一场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武汉抗战·记忆有声》”。60分钟的现场直播,内容扎实、形式新颖,可听、可视、可评,通过三大创新手法,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武汉抗战史。让人不禁感慨,重大历史性主题报道,也可以这么做!

一、高站位:打破时空界限,将碎片记忆连缀成抗战图谱

《武汉抗战·记忆有声》

以往的直播,都会从时间或者空间上,划出逻辑轴线,让直播逐层推进。但通过对武汉抗战史料的搜集,策划组发现,从时间上推进主体内容,无法纵深展开,缺乏声音能充分展示的载体;如果从空间上展开,武汉会战的范围涉及到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的广大战区,战争的惨烈和宏大,又很难在短时间里具象到个体,在广播中的展现空间有限。

经过多轮的讨论,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特色,更好的诠释主题,初步确定直播方案:聚焦1938年武汉会战前后,一系列发生在武汉地区的,有关抗战的“人、事、地、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串起一段段抗战的记忆,从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触摸那段烽火岁月中英雄凡人的家国情怀,揉入了更多情感的记忆,才能永恒。

在对搜集到的史料素材充分吃透、讨论后,策划组最终确定了7个选题,分别是:《大智门车站:始与终》、《郝梦龄的家国情怀》、《陈怀民——武汉上空的鹰》、《烽火中的旗帜——八路军办事处》、《献金运动中的小人物》、《罪证积庆里》、《致敬抗战记忆守望者》。

这些材料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这场直播的“高站位”表率:从局部出发,也看到整体,既看到历史,也着眼未来。尽可能将宏大的抗战报道中浓缩在个体的命运里,小切口大主题。符合广播传播规律。

“高站位”还体现在直播准备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上。为丰富直播元素,策划组先后走访了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著名剧作家赵瑞泰等人,听取名家们对直播的建议,并将他们的一些和抗战有关的作品融入直播中,还走访搜集了大量来自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武汉抗战纪念馆等史料珍藏,精心挑选了大量一手史料照片供直播现场大屏幕展示。

现场还邀请到武汉最知名的几位抗战记忆守望者代表们:历史学家严昌宏、知名抗战民间收藏夹许一兵、多次为设立抗战纪念馆建言献策的省政协委员卢纲、中山舰纪念馆馆长王瑞华等,他们的一句话感言感动了很多人,也升华了直播主题: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

直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拨开战火烽烟、翻开武汉抗战地图,小心触摸定格在时空坐标上的那些人、那些地、那些事、那些物。无论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老武汉,还是对那段历史较为陌生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一段段发生在武汉每寸土地上的记忆所动容。直播结束时,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走到郝梦龄将军的女儿——90岁高龄的郝慧英老人身边,向她深深鞠了一躬,说:奶奶好!

二、多形式:多种创新手法集合使用,打造穿越历史的时空对话

1.故事化讲述以情动人。

战争的亲历者,多数已经不在人世,仅存的也已经步入垂暮之年,让亲历者来到现场讲述尤为困难。让他们自己进行讲述已经不可能。让今日之人,对话历史之事,让历史与今日重逢是直播拟定的主要表现形式。

虽然是讲述的形式,但没有生命力的讲述,是无法打动人心。直播现场讲述的主要参与者大都为湖北之声年轻的记者和主持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寻访,将个体情感融入宏大历史题材,而绝不仅仅是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堆砌。

为了讲好郝梦龄将军的故事,记者多次与郝梦龄将军的家人约访多次,并和他的孙女成为好朋友,从79年前郝梦龄出征前留下的一封家书入手,还原了将军出征前和家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英雄的家国情怀。在直播现场,90岁高龄的郝梦玲将军的大女儿郝慧英听到记者讲述的故事,潸然泪下,动容表达:自己已经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一辈子在三尺讲台教育育人。

为讲好陈怀民的故事,记者多次前往拜访了陈怀民将军的侄子,了解到他家中珍藏了一只陈怀民在空军学校学习时使用过的旧皮箱。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个空战英雄的内心世界,记者还拜访了军事:校的老师,咨询当时条件下空战的技术条件,翻阅武汉空战史料,了解民族危难之时中国军人的誓死情怀。直播当天,当陈怀民的侄子陈德带着这只跨越了几十年时空依旧保存完好的皮箱上台时,现场泪花闪现,情感宣泄达到又一个高潮。

为了能够捕捉到更多的历史细节,直播筹备期间,策划组还拜访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老师,了解史料故事的同时,还成功邀请到他本人参与讲述“献金运动”的讲述部分,将现场推向高潮。

这些记者、讲述人,用心、用情去记录自己的所闻,所感,跨越了70年的时间距离,实现了历史与今日的重逢,引起了当代人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现场观看直播十四中学生,从历史教科书中,已经了解到很多武汉抗战的历史,但现场看到、聆听到这种讲述后,依然被真实地、深深地感动,直播结束后,他们纷纷走上舞台留影,希望将这些记忆镌刻在自己人生的坐标中。

2.多手段展示引人入胜。

这是一次广播的特别直播,却融入了舞台和影像的元素,让声音的魅力通过视觉的冲击力,更加感染到每一位在场的观众。

直播地点定在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也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它是当时全国文艺抗战的中心,也是共产党人领导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最生动体现。直播现场,采用追光将三厅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了烘托,并通过固定机位实时切换到直播现场的主屏上,象征抗战精神的三厅,在灯光的烘托下,让人们感觉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现场大舞台上的大型LED屏,根据讲述内容的不同也变换不同的影像元素,史料照片的展示、历史影像的叠加、记者寻访过程的记录等等。还在重点段落加入了沙画的表现形式,重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可听、可视,今昔交融。

3.文艺化渲染感人至深。

为了不引起听觉疲劳,直播的时间严格控制在70分钟以内,并且在其中穿插了合唱《保卫大武汉》和《在太行山上》,其中,《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正是当年洗星海在三厅创造的,熟悉的旋律穿透时空再次回到诞生的地方,这种巧妙的设计,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整场直播运用的音效和垫乐超过六十多个,每个音乐元素进入的点位都进行过精心设计。比如:在讲述“大智门火车站——始与终”这一篇章时,加入了铁轨的隆隆声和火车出发的汽笛声;在“郝梦龄的家国情怀”部分时,则请出了湖北台资深播音员播讲了郝梦龄的家书——“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配合动情的音乐元素,将将军保家卫国、义无反顾的情怀深刻展现;在“武汉上空的鹰——陈怀民”部分时,则加入了空战的音效,并选用紧迫的音乐营造气氛。

这些文艺元素的使用进一步烘托了讲述的力量和节奏。现场观看直播的一位老广播说:这就是现场讲述的魅力,通过讲述着把历史和现在,声音和画面,故事和感受串在一起,呈现出来,感染力、冲击力倍增。收集声音就是收集世界!

《陈怀民——武汉上空的鹰》

三、全媒体:三位一体同步传播、影响力聚合再放大

讲述——声音的力量,是整个直播中的主体。为了能够让这场电视化的广播直播中,声音与影像的角色设置的合理,达到凸显声音,升华讲述的效果,导演组针对本次直播的新特点,与演出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商讨,并反复推敲,拿出了舞台及影像方案,让声音得到最佳效果的绽放。

现场影像部分的呈现,为声音的传播起到了强烈的烘托作用,帮助听众追忆历史,回顾故事,走进人物。直播的全程录像制作成光碟,为每位嘉宾发放,成为一段难以忘却的珍贵影像资料。

融媒体元素为直播注入时尚和影响力:在直播前,推出H5预告片及邀请函,通过声音、影像与动图的结合,呈现出流动的声音画面,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热议转发;直播过程中的微博实时直播,扩大了节目的参与度;直播后,将精彩的环节剪辑推出微信版的特别节目,让观众和听众们重温直播精彩瞬间,转发和关注度进一步延伸。

总的来看,这次直播三位一体全媒体传播的效果得到很好的显现,FM104.6湖北之声通过广播直播一次、重播两次,覆盖人口超一亿,此外,相关的微信、微博点击均过千万,有效评论1千多条。听众、网友纷纷对这种创新报道方式给予了认可。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部)

猜你喜欢
抗战武汉记忆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我们家的抗战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