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几点解析

2016-07-04 18:17唐国春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加数因数应用题

唐国春

小学应用题解析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难以突破的闸门。大多数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注重循序渐进。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总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全掌握。故一遇到应用题就避而不及。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以促进学生们在应用题方面的进步,让学生做一个有条有理的、有逻辑思维的人。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那些从小就能有条有理,训练逻辑思维并能长期坚持的学生,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强,做事一般都比较认真、负责,肯吃苦,学习习惯较好,爱动脑,而且各门功课都较好,而那些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思维的学生,习惯大都比较差,做事丢三落四,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这就说明,从小认真训练逻辑思维的学生,不单纯是应用题解决得好,其好处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乃至性格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绝不能认为有条有理地解决应用题是小事一桩而放任学生。只有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学生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做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

二、培养兴趣,加强教育

科学家研究表明:濃厚的兴趣是人才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小小的数学竞赛,参赛范围之广、热情之高,着实令人感动。经常有一些学生对竞赛,品头论足。而当获奖名单公布后,则万头攒动,翘首看榜。这就是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一种欲望、一种追求、一种兴趣。教师只要因势利导,无疑会激发学生兴趣的。然而有些学生十分畏惧应用题,主要原因是曾经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遇到过挫折。老师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多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复习。应用题教学举例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举出的例子要生动形象,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师的讲解旋转,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数学毕竟还有它枯燥乏味的一面,所以在调动兴趣的同时,还须辅助一定的强制手段。例如,每次考试的评分标准对应用题解决都应占一半的分数比例。再如每学期举行几次比赛,要求人人参与,等等。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让学生对应用题产生浓厚兴趣。

三、应用题的解析应该从理解入手

教师对应用题的讲解不能一出手就进入文字理解,要分步进行,循序渐进,可以进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首先从口头应用题入手,讲学生能理解的口头语言,让学生无理解障碍;有图辅助理解,使学生感觉生动形象。

第二步:教师要从简单的文字入手,让学生理解一般的文字含义。不要把数学上的一些用语交给语文老师去让学生理解,那样可能就与你的理解有出入,甚至步调不一。比如,对数学上的加、减、乘、除及符号(+、-、x、÷)与对应的和、差、积、商的理解。这一步就是准确解决一步应用题。

第三步:教师要让学生从文字题、应用题中找出重点词、关键词,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如“35与28的和除以差,商是多少?”其中重点词有“和除以差,商是多少?”这样缩句式的重点理解,抓住重点词、关键词就会让学生在理解方面更加轻松,更加得心应手,会对应用题有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

第四步:对应用题的理解还是要从归纳应用题的类型入手。应用题是有种类的,小学课程中主要用到的有如下几种。

1)简单的,有求和、差、积、商:

(1)求两数的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两个部分数,求总数;另一种是已知一个数是多少,还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多多少,求另一个数。如35加69,和是多少?如比35多28是多少?

(2)求两个数的差,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是加法的逆运算。有3种情况:已知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中一个数是多少,求另一个数;如两个数的和是89,一个加数是29,另一个加数是多少?②已知两数分别是多少,求其中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多少;如35比28多多少?③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它少多少,求另一个数(较小数),如23比59少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3)求两数的积,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是多少,求总数;如5个72相加,和是多少?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25个235是多少?

(4)求两个数的商,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两个因数的积325,其中一个因数是25,另一个因数多少? 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②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前者称为“等分除法”,后者称为“包含除法”。

第五步:抓住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进行分析。

在应用题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等量关系的寻找。比如要求差,就可以用“差=被减数—减数”的等式。只要知道被减数与减数就可以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再比如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要求速度可以用“速度=路程÷时间”的等式进行计算。不管在哪一类应用题中,只要抓住等量关系来分析,就可以顺利解答应用题。

第六步:要对解答的应用题进行检查,以应对思路的正确性。

教师要求学生解答应用题之后要顺势思维或逆向思维进行检查,以达到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自我检查能力,让学生得到成功后的愉快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喜欢上应用题的解答。

如果有时间,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我编辑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让同伴解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加数因数应用题
分解加数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