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7-04 19:24张海涛
新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

张海涛

摘 要: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发展同样推动了会计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方面的处理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帮助实现会计工作的目标。本文以会计电算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并为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提供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此来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 网络化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结合企业已有的数据系统,对会计核算的方式向自动化转变,提升会计核算和处理的效率。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能够推动会计的改革,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地适应信息化和数据化时代当前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能够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进行算账、报账以及查账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帮助企业管理者和会计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尤其是当前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和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质量特征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财务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会计电算化成为新时代下的潮流和趋势。企业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风险,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风险,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得以有效运用成为学者和实务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数据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以及泄密风险等不同的风险。

(一)数据安全风险。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较差,企业数据安全存在风险,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依靠员工的手工来完成,会计核算和处理的主要依据是账、证等,这些账和证主要记录在纸质等媒介上,当需要对数据进行核查和追究责任时,可以依据这些账、证等签名查验其真实性,导致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篡改,而会计电算化下,主要的凭证和凭据都储存在电脑的磁盘上,当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修改时,隐蔽性较强,很难被发现,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病毒以及黑客一旦侵入到系统,同样会给数据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二)系统安全风险。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全同样存在风险,由于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缺乏电脑方面的知识,使得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低,对电脑病毒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适用电脑时下载软件安全意识不够,进而使病毒软件在电脑得到安装,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财务系统,这无疑会增加财务系统的风险。可见,当前会计电算化普及过程中系统安全性较差。

(三)泄密风险。为了有效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2016年1月1日新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完善了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内容。由于新规定才实施,导致在档案管理方面不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这直接导致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管理经验十分缺乏,在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在对会计电算化所形成的数据进行备份时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造成不能够对会计档案的资料和磁盘及时有效地进行归档,或者虽然完成了归档,但是管理内容并不是十分完善,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风险,一套财务系统受到入侵或者崩溃,已有的财务数据很难完整、正确地得到恢复。

三、会计电算化普及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系统的风险防范能力。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面临较大的风险,为此,对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切实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将泄密风险降至最低。这需要不断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会计数据的安全性,需要会计电算化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提升安全意识。对会计电算化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存储在不同的但安全级别较高的媒介上,做好加密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防止因计算机的毁坏和系统的崩溃导致会计数据难以恢复的风险,需要将会计数据分别进行刻录储存在不同的地点,会计电算化数据在适用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进行授权,以确保他们跨越不同的级别而接触到数据,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密码等手段来降低泄密的风险。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不断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需要遵循不相容会计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还应该包括会计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对會计工作人员、财物工作人员、计算机工作人员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控制和管理。在企业实施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工作后,还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加强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加强责任的追究,有效地防范非法舞弊和泄密行为,从而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一方面,应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检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真实,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本单位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

(三)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有效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有必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2016年1月1日新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完善了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内容。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必须以新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地可以体现为下列五个方面:首先,不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保存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以计算机的形式保存相关的档案,同样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打印,以纸质的方式进行保存,从而做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进行查询;其次,对会计数据信息的相关载体,包括各种介质的载体,要妥善地加以保存,确保他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再次,建立一套会计电算化的日常检查制度,对会计电算化的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这种手段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艳.探究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 2015(35) .

[2] 于彩虹.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6(01) .

[3] 杨鸿.试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财会学习. 2016(03).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