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2016-07-04 20:19周晓燕
新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学术性的专业化课程,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中还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计算机操作中进行财务管理自动登记明细账目、自动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实践性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寻求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课程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等学校中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实践课程,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会计基础学科的会计电算化如何教学,事需要计算机会计专业教师一起钻研探究的课题。本文会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寻求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课程介绍。会计电算化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进行的账目明细统计分析,代替了以往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查账,全面的以计算机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以及决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软件系统应用也越来越多,企业和财政部分开始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使财务更加的规范化、系统化。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化人才去求急剧增加,会计专业开始在高校中普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会计计算机技术知识为主,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相应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和计算机软件使用的技能,并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财务分析等。

2、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a、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在我国的高校普遍开展中,很多学校主要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会着重的教授某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但是从很多借用人工作单位中反馈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不足、对会计软件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对其它会计软件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

b、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在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学中,通常还是采用上课模式和上机模式的两种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以理论课的讲解为主,上机中主要来教授会计软件的草错,一般教学评价也以学生的软件操作熟练程度为考核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缺乏相应的互动性,理论课堂枯燥无味,实践和理论相互分离,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做到理论的相结合,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厌烦的情绪,导致专业课学习兴趣的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地吸收着新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时代带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掘适应新型下的教学模式。

c、实验教学管理不强。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中,对会计专业设置了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机房,相对于理论课堂来说学生在机房的自由空间较大,很多情况下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或者做其它事情,导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教学目标。

d、课程编制不够科学。由于近几年会计专业的热门,很多学校也会相应地增开会计专业,很多课程的学习也是照搬其它的学校,没有从自己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以、学校的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课程衔接不足、管理难等等。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方式

1、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在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师团队中大多数中老年老师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的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很多教师对会计理论专业学术较深,而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的情况,那么就老师而言学习的主动性应要加强,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的在职培训、让会计专业的老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在其它高校的进修学习并请会计专业的专家、学者来到本校开展学术讲座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出会计专业复合型师资人才。

2、加强实践性教学。会计电算化专业重点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主,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自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學设计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为主,从根本上把学学生自学方式放在首位。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案例的实践教学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贯穿在课堂中,即在学生充分掌握会计理论基础上也能掌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中去。

3、明确课程目标。会计专业是培养具有职业专业性和职业道德性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应把这一标准放在教学的首位,需要满足,合格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学校在其中应充当重要的方面,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这一目标也是由教师、招生、就业和学校等多个部门来确定的。

4、优化教学内容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计算机信息化的课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课程主体进行描绘、渲染。把握课程教学中的亮点,这样可以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包括对文字、动画、图片等教学内容的油画,通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来更好的表达出教学内容。

结论:

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发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课程,我们每一个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再不断地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是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英蓉,刘锋,陶学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5(28).

[2]陈立军,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周晓燕 (1987.01-),女,籍贯:广东省惠东县,职称:中级会计师;学历:2005级学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