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2016-07-04 21:18张巧花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开课预设竞赛

张巧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让课程充满生机与活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上课?

一、只有目的明確,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的《雨点儿》一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有: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心阅读。在读中感悟出雨娃娃们在说什么,他们要到哪里去,还感受到雨后花儿红艳艳,草儿绿油油的美丽景象。在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的前提条件下,再围绕“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与学生一起来探讨、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二、教师要明白课上如何才能落实新课程目标

新课程条件下的课程,教师要特别注意: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智能。而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是:传统教学的课上教师也有“问题”留给学生,这个问题就是指教者预设的内容。在课上,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问题”而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文本中心,不能偏离主题。问题与话题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教者预设的,经过学生思维能出现确切答案的,它出现在课堂上;一个是不仅有预设的部分,也有多源自课堂的生成,是无法事先预设的,它的指向性很明确,是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跟着学生走,它并不需要固定的答案。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教学中,老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了一种表演,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产生对教师的误导。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顺利”的课,很多听课教师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教育要强化真实,才有真知。

四、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也是师生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我不提倡上“豪华”课。“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别是公开课、竞赛课,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让人眼花缭乱,反而给人不实的感觉。另外,在展示课、竞赛课中,教师常将一课书最精彩的部分集中在40分钟里拿出来,这样的课平时常规教学不能复制,同样给人不实的感觉。难怪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学不了”。我认为,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不要“画蛇添足”;倡导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但不要“买椟还珠”。

五、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空。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有的教师课讲得“有看头”,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竞赛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这样做,有违反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不是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单纯地复制知识,而是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要有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扎实课堂教学,必能真正获得教学的实效。

上课是教师的天职,在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在探究、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同时抓住课堂的主体,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内在潜能,搞好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公开课预设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创新思维竞赛(3)
第一次公开课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