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6-07-04 21:32王润兵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问者麦粒原则

王润兵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最主要的平台,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因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的组织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够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笔者仅就课堂教学中有关课堂提问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关于课堂提问的结构

课堂提问是课堂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其结构可以分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对老师提问、学生之间的提问。根据教学的需要,课堂提问又采用独答式提问与群答式提问两种方式出现。独答式提问是提问者提出一个问题后,由一个人来回答;群答式提问是提问者(可以采用多人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后,由一群(组)学生来回答。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学中我体会到独答式提问针对性较强,效果较好,群答式提问方便,操作容易,但一定要搞好组织教学,否则会出现课堂纪律失控的现象。

二、關于课堂提问的分类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设计课堂提问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七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提问。

1.开门见山式的提问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上课一开始就针对教学内容的实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讲异面直线的概念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四周墙面的交线,指出它们有哪些位置关系?由于学生学过平面几何,因此对平行,相交的位置关系很快能回答,而不平行又不相交的那些他们可能回答就不完整,甚至根本就回答不了,这就为新课的引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预习式的提问

有些新课的教学需要学生预习后讲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可以把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预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感悟并寻找答案。待新课讲解时,学生又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教师对他们预习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分析解答,从中得到启发,从中得到答案。

3.直接提问与间接式提问

直接提问就是直接了当地提出问题,间接提问就是通过旁敲侧击地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可以迅速地揭示问题的实质,而间接提问需要教师通过启发的形式去揭示问题的实质。教学中我认为直接式提问适宜于提出的问题不是太难。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问题本身比较难回答,则采用间接式提问的方式要好一些,因为这类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很好的让学生回答。

4.单问与多问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对同一个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采用一种提问的方式,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单问式提问形式单一,目标明确;多问式提问形式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有举一反三之功效。

5.趣问式提问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以从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引入。“发明者要国王在他的棋盘上的64个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问应给发明家多少粒麦粒?”通过这样趣问引入新课就充分利用了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为切入点,创设出生动愉快的情景,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6.疑点式提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有些知识混淆、模糊,从而产生疑问。教师应该善于俘获学生学习中的这些疑点问题,有目的地设计出利于帮助学生解疑除惑的提问,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设计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7.关键点式提问

教学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和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而教学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理解的难点。教学中适当的在这些关键点的地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突破和掌握。

三、关于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应该力求提问科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原则。所有的提问都应该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

1.鼓励学生提问的原则

鼓励学生提问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上。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权力是由教师支配和掌握的,教师如何提问,学生就如何回答。而教师的提问有时带有主观性和遍面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出发,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教学就非常必要。魏书生先生在谈他教学改革时说: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深浅原则

教师课堂提问应该有深有浅,有利于教学。如果问题太浅,学生回答时场面热烈,但有效性不高;如果问题太深,学生又不能回答,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其效果也不好。如果一个问题确实需要加深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间接提问的形式,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建立起帮助学生问题解决的平台,化难为易,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3.多少原则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因此课堂提问的多少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定,切忌走向极端。

4.严谨与规范性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严谨、规范,叙述准确,逻辑性强,决不能有误。

5.有效性原则

教师课堂提问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教学服务,不要离题万里,节外生枝。同时,课堂提问一定要通过学生深思熟虑后才能回答。只有这样设计出的课堂提问其有效性才高。比如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学生回答“对”;“等不等呀?”,学生回答“等”,显然这类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教师提出问题稍微难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思考时间,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替学生回答。

猜你喜欢
提问者麦粒原则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蚂蚁和麦粒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从麦粒到面包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创新者:“孤独的”提问者
天才与锻炼(节选)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天地相隔三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