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智慧课堂的问题设计

2016-07-04 14:22金付栓魏丽华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慧探究思维

金付栓 魏丽华

【摘 要】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形式,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够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要求,北京市延庆县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已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需围绕教学问题的设计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智慧课堂 课堂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73-03

一 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北京市延庆县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已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提高教师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 问题设计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1.课前准备,为课堂教学打基础

第一,共研课标,熟悉教材,为课堂教学设计打基础。充分发挥协作区的作用,利用教研时间各学科组教师一起研读课标,熟悉教材,了解同一内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教學设计有效的问题打基础。

第二,共研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各学段教师利用协作区合作教研时间,根据课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内容,研究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课外问题,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形成问题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第三,了解学情,问题设计合理,教学有效。设计问题,要了解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要引导学生找准认知关联点,尽快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

第四,巧设问题,引发探究,开发思维。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把问题作为任务来驱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发展思维。

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引发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串,来深化课堂教学,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过程和探究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倾听,学会等待,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不能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及时捕捉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提出和解决变式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可以是提问在前,点名在后;思考在前,回答在后;讨论在前,结论在后;激励在前,更正在后。

2.课上实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好的问题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在课堂实施时,教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搜集。利用课下进行深入反思,使课堂问题设计更科学、有效,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

3.课后反思,形成更科学、有效的问题

课堂教学后,通过课上学生反应、回答问题和课下学生作业等情况,认真分析每一个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协作区活动时进行交流,形成更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成绩。

4.反馈矫正,拓展延伸,实现目标

练习和检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层次地使不同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注重落实教学目标。

5.明确目标,巧设作业,利于反馈

作业设置要体现思维价值,多设置动脑、动手和学生喜欢的作业。

三 问题设计的方法和作用

遵循启发生成原则,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学观,精心设疑、巧妙提问、善于诱导,启发和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实现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生成式的自主高效学习,培养教师设计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问题设计的方法

智慧课堂的问题设计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明确性、启发性和层次性5个基本原则,充分把握问题的“四度”,即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难度。通过研究探索出智慧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第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某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二,设计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它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想接近它的时候,它马上就会从巢里飞走;当你终于抓住这只小鸟的时候,那你只好把它抓在手里或关在笼子里,可是当它变成被关起来的囚徒以后,你就别想听到它唱歌了。”由此可见,巧妙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是教学中需要特别精细处理的问题之一。

第三,设计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所教班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积极进行语言实践。教学中一个巧妙的问题,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问题设计的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意识逐渐增强、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变得浓厚。

第一,对教师的作用。

一是教师总结归纳能力不断提升。作为教师,善于反思、总结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标准,只有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不足,才能够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总课题组要求,通过课题研究,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份研究总结,每学期完成一份研究论文或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如延庆八达岭中学郭××老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一是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作为各种合作方式的主体,为了能够学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希望在小组中表现出色,这需要他们做好充分的配合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学生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首先制订目标能够根据课标、教材、考纲、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能够改变大而空的形式;其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式或提问式向启发式、研究式转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以提高。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多数教师认为,研究是专家或研究机构的事,自己只要把书教好,学生成绩高就行。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和专家培训,带着问题去探索,促使教育教学发展得更快。如有的老师写道:“参加课题研究后,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真谛和意义,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使教育教学更快地发展,学生才能够学到真知识。”

第二,对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问题设计激活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一是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变化。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增多,改变了以往课堂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表现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思維方法得到了丰富,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的自信、活跃、合作能力也能迁移到课外,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诊断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情况,立足于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自主学习意识也提高了。

三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结合各知识点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串,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动力。

四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大榆树中学的习题设计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学校把部分习题放在办公室,每天课间部分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都主动地去挑选练习题。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具有针对性。

五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品质。本课题研究致力于以生为本,依托课堂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思维,激发生命活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1)激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整体地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探究欲望强烈,积极参与,踊跃思考,主动表达。(2)增强了学生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很多学生不仅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思索,而且努力寻求多种途径,运用独特方法,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到见解。(3)增强了学生的求知兴趣。除了课堂学习和主要学科的学习之外,不少学生已经开始注重课外学习,注重多元学习,逐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拓宽领域,拓展思维,走向聪慧。(4)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以其教学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使广大学生能在课内得法、课外运用,逐步做到课前自学尝试探究、课堂合作互动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六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设计方式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特别是那些以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露一手”而由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钻研,学习的劲头和热情得到了激发,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井庄学校的几次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与以前同期成绩相比都有所提高,英语、语文、理化科目尤为明显,这证明智慧课堂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2]孙忠武、刘连基、徐建敏.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物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曾建胜、苏文木.做有智慧的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美〕帕迪利亚主编.科学探索者(胡跃明等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5]〔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磷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姜立东.等待——教育的智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猜你喜欢
智慧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