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7-04 16:09李素丽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和谐社会

李素丽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尤其强调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地打破,城市中涌入了大量的农民工,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并就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教育平等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15-02

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经济的市场化、竞争的激烈化、教育成本的高昂化,教育作为就业门槛和竞争力的象征性提高,增加了农民工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难度。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和谐,是政府和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农民开始到城市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确实给城市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但与農民工紧密相连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亟须解决。本文所指的农民工子女指的是农民工流出地的留守儿童和流入地的外来农民工子女。

1.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的发展致使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留下大量的儿童在农村,成为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留守儿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为2948万人。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中流动劳动力产生的负面效应。留守儿童大多在家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祖辈是他们的临时监管人。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无法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习上缺少父母的指导监督,作为祖辈的祖父母无法对儿童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学校无法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父母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我国农村现有的教育条件、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有限,无法为农村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学习资源,且学校要独自承担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人生观的塑造,稍有引导不力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学业的荒废、人生观的歪曲和道德的缺失。

2.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缺陷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部分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大对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关注和投入,但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仍然在教育机制、资源配置等问题上存在缺失。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是私立学校,收费低廉,且位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农村孩子到城市中可以很快地转变;且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所以不存在歧视和隔阂。但是必须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城市公立学校在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教育体制上还存在差距。比如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有限;学校的教育环境恶劣,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差;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纪律性较差,不易监管;缺少正规的教育考核机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成长起来的孩子未能享受公平的教育,自然就大大降低了与城市居民子女竞争的机会和实力。

3.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教育制度允许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但是需要各种手续和证件,很多地区要求农民工子女就读公立学校必须有“五证”,即原居住地无人监护证明、城市务工证、城市暂住证、户口本、实际居住地证明,否则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才能入学。这种要求大大限制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可能性,很多农民工子女无法取得相应的证件而被公办学校拒之门外。而顺利进入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公立学校里把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以插班的形式混合教学,以求教育权利和条件的平等。但是农民工子女在这种环境下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由于升学率和教育评比的影响,有的学校不把农民工子女列入教育绩效考核范围,部分老师对城市居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这种现状严重损害了农民工子女的自尊心和人格,使之产生自卑感并逐步与同学产生疏离感,对城市生活产生防卫和抵触心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中。

二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在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社会结构分化日益紧迫的今天,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居民子女平等的教育权利,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人员流动的重要内容。如何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城乡二元化体制和农村教育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恶劣、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和管理办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职能的需求。

1.打破城乡教育二元格局,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结构二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对教育公平化的限制越来越强,必须尽快改变城乡子女入学的不同待遇,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城市教育并得到适当的照顾。在教育领域,正是因为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导致城乡子女在教育上被差别对待,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破除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限制,健全对流动人口的人性管理制度,消除与户口紧密相连的社会附加功能,即户口与住房、入学、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挂钩的现象。

2.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资金,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最紧迫的是改变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只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充足的教育资源。政府要想致力于解决农村教育的落后现象,必须在财政上设立专项资金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经济基础。政府要设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列入教育支出的预算中,保障农村学校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正常运转。

3.增强农民工家庭的教育理念,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

政府应该逐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加大对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投资,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其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会逐步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和支持,增强对子女的教育监督意识,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预防子女厌学、弃学现象的发生。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政府和社会应该明确自己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的和谐与安稳。

参考文献

[1]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杨瑞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版),2013(3):74~77

[3]杨志顺.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64~67

[4]曾恒.自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成都“都市外来人口子女学校”的调查和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刘尧.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反思与展望——学习十七大报告所想到的教育公平问题[J].中国电子教育,2009(3)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和谐社会
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学校环境对农民工子女信任行为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