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政产学”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探究

2016-07-05 08:46姚莉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经济服务企业

姚莉欢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型,采用莆田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政产学”螺旋体合作三方提出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政产学;地方高校;地方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53-02

一、引言

1995年美国学者Etzkowitz和荷兰教授Leydesdoff应用生物的“三螺旋”原理提出“政产学”合作的三螺旋理论,解释了知识经济中政府、企业和大学共同推动知识产生、转化和应用的相互关系:政府组成的行政链、企业组成的生产链和高校组成的科技链,三方融为一体协同发展,在某时期围绕着共同的目标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机构。Etzkowitz提出三螺旋模型有效结合并“旋转”,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螺旋体三方在知识、趋同和创新三个空间相互协调良好互动。而地方高校是知识空间的主场地,地方政府是趋同空间的主导,地方企业则是创新空间的基础,因此螺旋体三方能在资源和知识的充分流动互动中形成动态的平衡。

二、地方高校“政产学”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的模型设计与数据分析

地方高校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促进其良好发展与进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地方高校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制约地方高校改革的速度和方向。

(一)“政产学”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型设计

现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政产学”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间互动发展的基础模型。

1.变量选取。地方高校“政产学”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互动发展涉及的数据有: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反映政产学合作的自变量。现对这些数据进行可测性设计。

Q生产水平。用GDP反映真实的地区经济生产水平,作为因变量。

L劳动投入量。用地区年度从业人数表示“政产学”合作中劳动投入情况(包括数量和质量)。

K资本投入量。用地方经济的固定资产净值来衡量。

COV政学合作情况。体现政府对地方高校“政产学”的资金等支持力度。

COM(Company)校企合作程度。体现地方企业对地方高校科研的支持(主要指资金投入)。

三、对地方高校“政产学”螺旋合作体三方的建议

根据莆田地区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地方高校的“政产学”活动与地方社会经济间有明显的正向互动关系。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政产学”螺旋体三方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地方政府应从法规、政策等宏观层面上对“政产学”合作给予支持和倾斜,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式促进知识和技术成果的交流和共享,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多角度推进“政产学”合作。

2.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应创造以市场为引导的公平、宽松的合作环境,完善科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面对社会市场需求,与企业对接,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增强行业竞争能力,从而从宏观上帮助地方企业提升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

3.示范作用。地方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地缘优势,能满足地方政府快捷方便的服务要求,且在我国重视农村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更具有服务广大农村和城镇的近距离优势。地方政府可通过与地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或邀请其相关专家进行有效咨询等方式,在制定一些地方的重大决策中,要求其充分论证,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谋献策,使得地方政府的决策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能在实施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政产学”合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对地方企业的建议

1.增强创新意识。地方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要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运用地方高校的科研优势,表达技术革新、有效管理的创新需求,树立务实合作的科技观念,加强对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利用,把地方高校技术和管理的革新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

2.增加科技投入。地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受益者,也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提高对研发的投入力度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质保证。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占销售额5%时,才能有能力吸收并消化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企业只有借助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加大科研投入,才能提高自主研发的科研实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主动介入人才的培养。地方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中,开展人才的联合培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可向地方高校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地方高校一起走出一条“利用优势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子。对企业而言不但可获得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节省招聘、培训等成本,同时也促进地方高校专业的发展。

(三)对地方高校的建议

1.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凭借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了解和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一起建立“政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密切结合,及时调整课程、专业设置,针对地方社会经济的特点,构建培养“针对性培养、方向性就业”的“政产学”螺旋式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科、专业体系更贴近地方社会经济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地域优势的实践性、创新性强的综合型应用性人才。

2.强化科研意识,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信息服务。地方高校必须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其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入手,分析发展方向,关注市场需求,用专业水准解决服务对象在管理和技术上的需求,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服务的技术。

地方高校要构建“政产学”科研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和开放式的实验室科研中心,对服务实体开放,及时了解和反馈科研服务信息,加强对地区内分散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资源利用率,便利于螺旋体三方间的联系,降低地区的整体创新成本。同时,重视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将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到企业,真正做到地方高校科研和地方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

3.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地方高校要找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入口,常组织科研团队到第一线进行考察交流,主动向服务对象展示自身的科学进展和科技成果,寻求合作的契机;举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研讨会,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和需求,听取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和不足,解决科技问题,提供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讨服务的思路和对策,提高科研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盈之,金乃丽.高校官产学合作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科学管理,2010,(1):147-152.

[2]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3):49-51.

[3]吴淑娟.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1-13.

[4]周海峰.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信息服务理论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7-19.

[5]楊祥禄,杨林,朱熹平.关于地方高校创新政产学研办学模式的思考[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3):1-5.

猜你喜欢
经济服务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