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2016-07-05 09:18薛亮刘小玲孙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机制

薛亮 刘小玲 孙波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为基础,介绍了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及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59-02

一、引言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开放的、共享的、合作型实训基地,它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并且在本域内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1]。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交通厅相关文件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岗位要求和设备使用、维护要求为基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了理念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被辽宁省交通厅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重点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意在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三方互动式实训基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利用最大化,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院校区域共享的实训基地发展新模式。

二、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教育实训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入手,包含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列车驾驶仿真实训室、模拟驾驶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车站业务实训室、票务实训室、AFC与PSD拆装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转辙机实训室、联锁设备实训室、公共基础实训室等十三个实训模块,可涵盖行车、乘务、站务、机电、通号等五大岗位群技能实训,实现学校无缝对接企业岗位群。

2.培训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起点高,设备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完全具备条件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员工及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基地。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制订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实训基地也可向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而又缺乏实训设备的高职院校学生提实训培训。

3.技能大赛功能。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国内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也随之增多,各级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大赛也相继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功能完备,具有与企业实际最为接近的行车、驾驶、客运、机电、信号实训设备系统,可承接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别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大赛。

4.决策、技术支持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政府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设备维护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准入资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等行业管理支持;为企业提供行车组织、列车驾驶、客运管理、机电与信号设备维修维护等岗位工作效率与方法改进措施。

5.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讯与信号技术等专业群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提供职业资格鉴定,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并完善相应的考评体系,进而推进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教学培训“五个合一”运行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教学培训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基础,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实践课程构成,实践课程比例不低于50%;所有专业教师完成沈阳地铁企业实践,基本达到企业一线员工技能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真实还原企业生产一线设备及工作场景,各实训室均可实现理论讲授及实践教学相结合功能;实训基地创新管理模式,由精通设备的专业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理实课程考核均以理论+实操的考核模式进行,实现了教学理实合一、教师理实合一、教室理实合一、教研室实训室合一、考核理实合一。

2.相关制度。通过探索政企校三方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制订三方共建实训基地相关制度。制定《实训室设备管理规定》、《实训教师管理规定》、《实训室学员守则》、《实训室设备维护保养规定》、《实训室使用日志》、《实训室钥匙取还规定》、《实训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实训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实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员实训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及实训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

3.培训体系。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岗位培训实际需求及高校教师实践技能进修需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管理体系以及培训实施体系。

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管理和领导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特色的培训课程;培训管理体系包括培训制度、培训政策、培训职责、培训信息搜集反馈与管理、培训评估体系、培训预算及费用管理、培训与绩效考核管理等一系列与培训相关的制度;培训实施体系包括确保培训制度实施,并通过培训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落实、跟踪和评估、改善和提高,体现培训价值的一整套控制流程。

四、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1.实行“5S”管理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理念为管理标准。日常管理过程中秉承建立规范,有章可循;依据用途,整理现场;制作标识,整顿现场;清扫现场,防止污染;建章立制,以“5S”约束人的行为的原则进行日常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用黄色标识线明确设备、物品区域;在醒目墙面粘贴实训室规章制度,让每位学员及教师都能清楚地看到,并能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用告示板写明各重要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图;用提醒板提醒学员必须完成的实训操作要点、目的要求、注意事项、考核细则等。在具体实训过程中,规定学员实训时要对号入座,实训后学员要按要求整理实训器材,将器材置于标识规定地方,并及时填写设备物品使用情况记录表。实训结束后,对实训室进行清扫,建立清扫标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持之以恒地坚持5S管理,引导各级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清洁、有序的实训室现场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同时提高各级人员的素质,进而使实训室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2]。

2.流程化管理模式。科学、严谨的流程管理体系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对实训室的高效使用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训室日常的工作遵从特定的规程,体现过程的一致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从而将复杂的工作程序化、将每一环节标准化,以达到工作行为的同一性,确保实训室的管理的标准性和高效性[3]。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立了《实训室管理流程》、《实训室钥匙取送流程》、《实训室设备检查流程》、《实训室安全管理流程》、《实训室财务管理流程》等流程管理制度。

五、結论

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良好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将有利用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达到资源共享,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政企校三方共享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升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燕.连云港区域共享型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239-241.

[2]许雪芳.5S管理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219-220,231.

[3]陈茜.流程管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3,(17):32,57.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城轨交通车站特殊客流运输工作组织措施的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