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适宜的爱

2016-07-05 10:41王新伟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姑奶奶菁菁游泳

王新伟

孩子就像种子,适宜的爱是恰到好处的阳光雨露,哺育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如今很多家庭存在過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的现象。家长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1 适宜的爱建立在完全的接纳上

你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也可以看到孩子的不足,但是你接纳了吗,你全部接纳了吗?他慢吞吞会让你着急吗?他的不礼貌会让你咆哮吗?他的不配合会让你强制吗?他的不领先会让你逼迫吗?其实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会的”。因为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我们往往着急的是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平静下来之后才是真正开始对孩子的教育,但是那时候孩子已经受到伤害了。我觉得家长还是要首先接纳自己孩子的全部,接纳他,其实是接纳你自己。接纳,不是纵容。接纳,是承认属于自己的每一个特质,优秀的与不足的,不抱怨,不悔恨。你能接受未来的他是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吗?如果可以,恭喜你,在这个平和的基础上,你的孩子将有勇气走得更远。

2 适宜的爱建立在开放的给予中

有时候,家长总有一方会觉得“我给孩子的更好”“我的理念更先进”,这样的结果,就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画面——一个歇斯底里的人把其他人对孩子伸出的爱之手全都挡在身后,只留下自己的一份呈现到孩子面前,孩子看不到其他人的爱之手。如果你觉得隔绝了孩子和其他人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孩子更好,那么你就会陷入无边的自大和孤独。开放的给予,其实也是让孩子产生对整个家族的接纳。尤其是对你的另一半,你自己要接纳,还要让孩子接纳,这样家庭才能整场运转,运转了才会转运。孩子的一半特质来源于你,另一半特质来源于你的伴侣,不管是在一起还是分开,我们都不能去否认那一半,不然孩子就会厌恶自己,压抑自己,变成一个很纠结的人。每个家人对孩子的爱是不能论斤称比质量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施与受的空间,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接纳他人,才能感受每一个人对他的恩德,在他以后面对自己的新家庭时,才不会因为人际焦虑而时时想要逃离。

3 适宜的爱来源于正确的观念

很多家长不理解,什么叫做适宜的爱。他们认为,把最好的给孩子就是爱他们。他们不知道,爱分很多种。帮助他们,只是爱他们的其中一种表现而已。爱,可以是信任,可以是理解,可以是沟通,可以是真诚。这些都是爱。爱孩子,不仅仅是爱他自己,更要爱他们所喜爱的东西。这样,孩子和家长之间不会有隔阂,才会更加亲密。

而有时候,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事事都由家长替他们做,往往失去了自己做事的机会,容易出现动作发展不协调、语言发展迟缓等问题,还会使其能力低下,自卑退缩。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他们自己独立去尝试,做得慢、做得不对,都不要着急。只要家长放手,孩子就会从依赖家长变为依赖自己,在做事中建立自信。现在的孩子身上承载着家长太多的期待,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乃至疲惫、焦虑。,他们的天性是玩耍、游戏,可是,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每天都给他们施加压力,现在,几岁的小孩子,几乎就开始被迫学乐器、舞蹈、美术、围棋……虽然说,“艺多不压身”,但是,也有一句古话,叫做,“教之道,贵以专”。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顺其自然;要无条件地关爱孩子,不要附带功利的筹码,让他们能够轻松、无负担地成长。

4 适宜的爱来源于正确的选择

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习惯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为孩子规划好一切。殊不知孩子习惯了在命令下行动,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失去了先动脑再行动的能力。爱孩子,就要给他们自由。在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让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有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六岁的菁菁很想学游泳,而且身边很多同学都学会了,菁菁却只在暑假游过几次,还没有学会。所以在菁菁强烈的要求下,前几天妈妈答应带菁菁去游泳,可是中午的时候,姑奶奶打电话说在来菁菁家的路上。爸爸:“菁菁,姑奶奶要来咱家,今天不去游泳了好吗?”菁菁:“可是我很想去游泳,能带姑奶奶跟着一起去吗?”爸爸:“姑奶奶是老人了,又难得来我们家做客,怎么能让她带着你游泳呢?我们改在下周去游泳可以吗?下周肯定带你去。”菁菁大哭起来:“我都一年没游泳了,上周你们答应好了的,你们只管别人,却牺牲我的时间。”爸爸:“我们是答应好了的,可是姑奶奶临时来的电话我们也没有办法,你应该懂得体谅别人,全家人都对你这么好,姑奶奶也很喜欢你,你怎么一点都不替大人着想呢?”爸爸和菁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妈妈有些坐不住了,把爸爸推出门外。关上门来劝菁菁:“都怪妈妈平时不带你去游泳,以后我们每周去一次好吗?”

思考问题:1、为什么菁菁和爸爸都很生气?2、妈妈这么劝孩子好吗?3、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做?

分析:爸爸和菁菁看事情角度不同,产生分歧。妈妈这么劝不太好,会影响菁菁以后随机处理事情的能力。

如果是我,我会讲明情况让菁菁选择,如果菁菁要去游泳就规定好时间,妈妈按时接回家。爸爸在家陪姑奶奶聊会天,也会很快乐的。

所以说,和孩子沟通也需要技巧,控制孩子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放开孩子,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溺爱也不宠爱。这样,孩子和家长之间才不会有隔阂,才会更加亲密,而这样才叫做适宜的爱。

与过分控制相对的另一种教育方式是过于放任。放任型的父母接受孩子所感受,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虽然孩子渴望交往,但却得不到朋友,从而变得苦恼、自卑。家长要事先和孩子讨论,共同制定规则。对于确定的规则,家长要坚持底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撒娇而妥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适宜的爱,尊重、平等、理解,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猜你喜欢
姑奶奶菁菁游泳
ASpy in Shanghai
这让我难以拒绝
苗菁菁《心航》
一件难忘的小事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姑奶奶的智能生活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驴耳朵王子
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