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2016-07-05 11:47卢晓何东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互联网+改革

卢晓 何东云

摘要: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云课程逐渐兴起,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適应当今的大学生,因而结合互联网改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通过依托“互联网+”新载体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平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增加课程互动交流环节、改变考核标准、评估分析课程效果等思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尝试,以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与就业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42-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已,评估自己的能力,找准职业的方向,并提早制定计划,能够先人一步找到理想职业,实现人生梦想。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按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已经产生了抗拒的心理,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失去兴趣,因而忽略了此课程的重要性。如今,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云课程将会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更灵活快速地掌握新知识,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互联网+”模式下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云课程

“在互联网的天空下,每个人都在谈论云。”[1]云,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进一步来说,云,可以看成是抽象的储物室,里面可以存放着丰富的资源,同时它更容易操作,用户直接从云端搜索到他们想要的资源。而云课程,实质上是一种借助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存储、消息通讯、信息分享、内容聚合等服务的新兴课程。[2]目前,已运用云课程的有“网易”、“易班”等平台。在平台上共享各类课程,供学生学习;并开设题库包含现在比较热门的考试试题,如公务员考试、会计考试等,增加平台的实用性;同时,学生可根据现实情况记录电子笔记,实时记下重点内容;平台还可以引进学习监督理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与传统课堂相对比,云课程的不足在于教师很难与学员进行互动,没有群体上课氛围,学员不能与老师与其他学员讨论。因此,不可或缺地要增加线上留言或问答的功能,让教师与学员进行互动,就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不够重视,课程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课程整体呈现以下不足。

(一)重视度不够

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对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不够重视。从学校角度看,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比掌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重要,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监督管理不严格,要求也比较宽松,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显得可有可无,从而导致教师对此课程的不重视。同时,学校对课堂效果没有严格把控,导致学生时常迟到、早退和缺勤,而老师上课随意,课程知识点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犹如纸上谈兵。最终,无法使学生完全掌握规划未来的技能,造成教学资源严重浪费。

(二)师资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门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专任老师少之又少,导致课程师资不足。而大部分高校都选择分管就业的辅导员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然而单靠就业辅导员是不足以完成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许多情况下,辅导员都是超负荷工作,无法确保教学质量。虽然就业辅导员长期管理就业工作,对学生熟悉,但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也只是半知半解,无法深入分析学生们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指引他们规划好未来。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力量与水平仍需提高。

(三)时间成本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时间成本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换,到处理学习与社团、社会实践的关系,加之学业繁重,使新生应接不暇,时间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对比起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便显得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会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有些高校甚至会选择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在周末完成,学生连续整天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身心都会疲惫。而周末是学生放假的时间,仍用于上课,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并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科任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障,事倍功半,时间成本显得相当高。

(四)生动性不足

教师机械性的讲授方法,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显得枯燥无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在通过理论知识和职业性向测评方法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关于自身专业的职业岗位,结合自身素质,确定职业方向,最终撰写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摆脱不了演说家的角色,虽然加入一些参与性教学的方法,也很难长时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缺乏生动性。

(五)实践效果差

学生无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一般是以一份作业作为最终评分依据,且作业千篇一律,学生会马虎对待。更有甚者,他们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找到相似的作业,直接复制粘贴便上交给科任老师,使得课程未达到最终效果,无实用操作性。大部分学生未能将课程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分析自身能力中去,依旧未找准职业方向,只是应付式的完成课程,未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平台

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云平台,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邀请优秀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录制课程视频,时间在30分钟以内,保障学生的专注度。视频包括课程介绍与教学安排、职业与生涯规划认知、何为与为何——职业性向测评、专业背景下的职业岗位探索、职业规划书的撰写与优化等。将这些视频课程上传到“云”平台上,大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课程。大学生通过单独的学号登录,后台能监测到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时长等。同时在视频共享网络中的一些职业测评网站,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得出为他们量身订做的专业职业建议。许多高校已经运用“易班”(服务高校师生的网络互动社区)的“云”平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

要想提高课程的质量,务必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一定的视频学习和相应的作业后,教师便安排课程在教室内进行,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并安排考核作业,并在优秀作业中,选取一些同学上台演讲,内容包括:个人介绍、职业调查、职业匹配度等,将作业的内容进行展示,提高大学生的演讲能力,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们通过借鉴学习别人优秀的作品,来检验学习效果。然后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选出适合的职业方向,并开始了解该职业的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薪酬等具体情况。还可对该职位的出色人物进行访谈,并撰写《职场人物访谈报告》,最终对比分析是否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

(三)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互动交流环节

与传统课堂相对比,云课程的不足在于教师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没有群体上课氛围,学生不能与老师、其他同学讨论。在“云”平台上建立线上互动功能,大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的疑问,可通过留言、私信、QQ、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定期在班群内安排每位同學发表感受,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这样能保障云课程的有效使用,达到教学效果。

(四)改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标准

“云”平台不应再使用单一的考核标准,考核可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作业占30%与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线上的讨论情况、留言情况、是否完成了所有课程、观看的次数等。作业占30%,重点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提高作业的质量,为之后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打好基础。而考试方式是独立撰写一份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五)评估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

通过“云”平台的数据,对所有的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得出哪一个视频的观看次数最多,学生对于哪些视频怀有更多的疑问等结论,为科任教师提供课程修改建议,从而提高课程质量。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书,得出课程的效果,提出改善方案。

通过构建规范的“云”课程平台、兼顾学生近期和远期发展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最终改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制定上的随意性,科学帮助学生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向着具体的目标奋斗,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与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衍.云时代来了[J].职业技术教育,2013,(6).

[2]张雷.大学英语云课程的构建与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5,(8).

[3]徐一凡.“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5,(19).

[4]王雪.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7).

[5]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9).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互联网+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