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2016-07-05 19:36黄彩媚周晓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提问方式提问策略翻转课堂

黄彩媚 周晓玲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关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提问策略作为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刺激思考,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问主体、提问内容、提问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翻转课堂;提问策略;提问主体;提问内容;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77-03

一、引言

在我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部在2013年3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现实指向和政策支持。从2007年开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到了大力追捧,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也在我国传播开来。这几年,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很多专家学者地讨论,并对此进行研究。如何让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能取得更有好的效果?提问是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刺激思考,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模式及重要性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视频把知识传授放在教室外,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课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 20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其知识传递的过程;随后,学生应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进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崔艳辉,王轶 2014)。也就是说,在翻转课堂模式之下,学习模式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从“先教后学”变成了“先学后教”。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性。在课前的学习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看视频的时间,自行调节看视频的进度和速度。学习完视频教学内容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学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者在教师的点拨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此,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提问方式,势必要体现这一精神。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提问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胡青球,尼可森2004):①问题类型。教师的提问虽然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占提问量68%。②问题分配。教师所提问的学生绝大多数集中于前面和中间的位置。另外,教师自问自答的比例比较高,占提问量38.9%。③提问技巧。教师对于重复、简化、重述等提问技巧使用得较好,对于追问和链接这两种技巧用得不太熟练。另外,(舒白梅,黎敏玲2008)教師的提问还具有课堂提问数目过多、候答时间短、不同课堂之间提问比例差别小、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等特点。

以上调查说明了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提问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翻转课堂模式下提问策略的转变

针对传统课堂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策略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课堂更加高效,笔者从“提问主体,提问内容,提问方式”这三个方面的转变提出建议。

1.提问主体的转变。传统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提问的模式基本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反馈。在这种提问模式之中,教师是提问的主体,是问题的发出者,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没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很多提问甚至会变成自问自答,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参与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濮阳四中大胆采用“三段式开放性”改革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问题来源主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及学情的分析,自己预设问题。二是学生在自学、活动交流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检测中生成的问题(张仁贤 2014)。该教学模式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很相似的一面:二者都是围绕“教学内容问题化”,即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指定小组组长。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建构知识网络,提出4个左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代表性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QQ、微信等现代电子通讯设备和社交网络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由小组组长或者组员轮流整理好问题,制成PPT格式。在课堂上课环节,针对每一个小组的问题,全班同学再面对面分组进行讨论,自主回答问题。在讨论的环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互动,也会生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作用是课堂的监控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该教学模式之下,尽管教师也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但提问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从而实现了提问主体的转变,变成:学生提问—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回答,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助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反馈。

2.提问内容的转变。(1)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来决定问题的类型。Long和Sato(1983;转引自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2004))把课堂提问分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两大类。展示性问题只能引发学生结构简单、语句简短的语言输出,使学生进行诸如回忆、再现等较低层次的思维活动。参考性问题可能促使学生产出结构更复杂、语句更长的语言及更能引发推理、分析、综合等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设置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各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儿童在思维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知识的储存已经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输者,而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之下,当问题的提出者是学生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充分运用链接和追问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使学生的回答更有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发展。当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师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合理设置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多采用展示性问题进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要逐渐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加强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2)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多设置交际性教学情景。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培养审美的意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自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更具有真实交际目的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改变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深化,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英语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设置,使提问更加有效。(1)创设有助于学生提问的轻松的课堂氛围。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英语课堂也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输出,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没有信心发言和表达,那么这种模式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学生所学的英语也会变成哑巴英语,不符合全球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PJ.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2015)教师在开学初,或者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一些有技巧的提问,营造一个轻松的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的课堂环境。(2)巧设信息差,激发学生兴趣。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学生提出的。屈社明(2006)指出:学生的提问以低层次为主,如字词释义、句式结构分析、语法概念、句义理解等。在把低层次问题转化为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各小组组长把问题整理好,以PPT的形式发给教师本人。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问题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进行分类,巧妙的对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进行整理,进而形成一个有信息差和深度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地图学习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高效课堂。(3)巧设支架,引导学生形成逻辑、系统的答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问题主要是由学生提出和回答。学生能够自主回答的,教师一般不会主动去解答,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模式下的提问方式,缺乏大胆回答问题的勇气。此外,学生的回答普遍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甚至不着边际。根据维果斯基的支架理论,笔者建议要适时、适当的给学生一些“支架”,以引导学生得出更加系统的答案。当问题存在较大难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出一些关键词。或者,在聆听几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缺乏系统性,教师可以利用PPT网络技术显示出提示和关键词,利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提示,启发学生,得出结论。(4)等候时间要适当。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孔文,李清华 2007),在提问之后,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最好超过3~4秒,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自问自答,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组织自己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问题都具有一定难度。笔者建议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总结。(5)给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当前,我国的教育强调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是“教育平等”内涵的深化和扩展,翻转课堂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也体现了这个理念。教育均等这一理念在提问策略中,表现为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提问的机会,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回答机会。但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2004)的研究却发现,教师往往喜欢点坐在前面和中间的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者还发现,教师往往倾向于提问尖子生。这事实上就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当面向性格比较内向,害羞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对学生进行鼓励,恰当的将自主回答和提问回答相结合,以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教学模式,很多领域有待教师去探索、发现。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不管是提问主体、提问内容还是提问方式上的转变,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策略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的指导下,发掘出更多的提问策略,以使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成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3]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2-27

[4]舒白梅,黎敏玲.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认知思维导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8,(2):61-65

[5]張仁贤.翻转课堂模式与教学转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6]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十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7]屈社明.大学英语课堂提问主体转换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06,(5):64-66.

[8]孔文,李清华.关于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对比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7,(3):27-33.

猜你喜欢
提问方式提问策略翻转课堂
谈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让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闪现智慧光芒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