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为改变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05 19:36熊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熊琪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促使《行为改变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设计呆板等问题,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网络教学平台,运用课堂面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及创设混合式实践环境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82-02

一、研究背景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

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是重中之重。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人物,其专业化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专业信念不牢固、专业知识贫乏、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2015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要求,这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标准》的颁布和施行,为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主要依据,对其专业建设和学科起到引领和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特殊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

《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的应用,加快推广普及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1]。众所周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甚为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新模式的出现,一方面使传统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到理念都受到了新的挑战,逐渐暴露出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尤其是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打破一般的课堂架构形式,让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那么,作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将《标准》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来加强特殊教育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程教學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呢?本文试图从N校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行为改变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当前《行为改变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行为改变技术》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集技术性、案例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于一体,旨在通过对行为改变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正确掌握行为改变的技巧,并将其应用于特殊教育的实践之中。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研讨、案例分析、教育见习及实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和师资等的限制,导致该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资源贫乏

虽然行为改变技术在国外已经盛行多年,但是真正传入我国并正式设置为一门课程的时间却并不长。因此,国内目前虽然有部分关于该门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但与其他成熟课程相比,仍然存在教材资源贫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状。特别是随着课程教学对象的逐步扩大,已经从培智专业逐步扩大到特殊教育专业的其他非培智教育方向后,现有的教材无法适应来自相近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教学资源的贫乏,一方面表现为教学资源整体数量短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本土化资源匮乏。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资源甚至学术名词是舶来品,而文化、政治的差异又使得这些资源难以获得,缺乏本土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单一

《行为改变技术》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门临床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义工、家教等形式,接触、了解特殊儿童,并对他们的行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进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分配不均衡,实践课时可能仅占到整个课时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导致整个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虽然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将讲授法、研究性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示范和观察法及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等实践能力。但过大的班额、实践场地的有限、课时分配的不均衡、教学设备的落后及教师能力的限制等,使得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落空。

(三)教学设计呆板

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学习环境上大多依赖普通教室,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会使用计算机,但这种使用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一种陈列和展示,很少考虑到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在学习资源上,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供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形式单一,且缺乏本土性,大多是国外案例或普通教育中的案例,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代表性的本土化案例,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讲授法,使得师生互动多半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缺乏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思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为改变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

随着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行为改变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视听感官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名师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知识模块进行讲解并录像,开发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上有关《行为改变技术》的相关学习资源,如教学录像、国内外前沿信息、案例集等,使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课堂面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行为改变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更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解《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对行为改变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研究经历、领域、著作文献等时,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培养他们查阅文献、理解、分析及归纳的能力。在学习问题行为的判断方法时,除了教师的讲授,学生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观察身边的儿童、同学、老师、亲人、朋友等,分析他们的日常行为,找出问题行为,提出可行性的矫正方案。在学习行为改变的各个原理时,可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问题行为进行归类,通过实践归纳总结出各个行为改变原理的功能特点、适用的问题行为范围等,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创设混合式实践环境

对实践的要求,是《行为改变技术》这门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于自己及他人。特别是它作为一门技术,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步步实践,稳扎稳打,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因此,实践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对教学实践的安排,本着就地利用生态教学资源的目的,安排学生做相应的实践活动。实践环境有:(1)讲授相关内容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同学、家人、周围人的各种行为,练习准确记录、分析、判断、寻找相应的原理方法,制订合理可行的行为改变方案等。(2)利用学生的见习,指导他们进行实地觀察、记录、分析,制订行为改变计划,实施改变程序,评估行为改变结果。(3)利用部分学生从事家教的便利条件,指导他们将行为改变技术运用于实践,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减少不良学习及其他行为习惯。(4)指导各班学生针对本班情况,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等。(5)利用学生实习,鼓励、指导他们充分运用相关原理、方法进行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6)在个案研究实践中示范、解说整个过程、操作方法及原因、依据。

总之,利用一切可能的生态环境资源,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s78/A16/s8213/A16_sjhj/201602/

t20160204_229458.html.2016-01-27.

[2]吕恒.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