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6-07-05 21:14王志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语文教学教育

王志伟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丰富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以教师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四是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79-0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爱国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他终将会被整个社会所抛弃。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塑造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已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着重强调: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自然应该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過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丰富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着一定比例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祖国的伟大、可爱,人民的勇敢和勤劳。

1.描写反映祖国秀美山川、壮丽河山的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呼伦湖》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呼伦湖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并且了解呼伦湖丰富的物产。再如《桂林山水》,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桂林山水间,体会桂林山、水、洞“奇美、秀美、幽美”,如同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祖国山河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描写反映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内容。如《布达拉宫》,通过品词析句“凌空屹立、巍峨壮观、鳞次栉比、浩瀚”等,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复的收藏。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布达拉宫是一座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布达拉宫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再如《山海关》,通过对威武、气势磅礴、高耸、咽喉、捍卫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山海关的雄伟与坚固,感受它干戈扰攘、抵御外族入侵、捍卫神圣国土的英雄历史。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描写反映英雄人物事迹,抵抗外来侵略的内容。如《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住敌人的枪眼,以视死如归、光荣献身的壮举,使学生受到英雄主义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在抗日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观看影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还有描写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历史名人故事的内容。如《将相和》、《两弹元勋邓稼先》、《清贫》等。

这一篇篇生动课文,反映着祖国的山河壮美,反映着祖国的悠久历史,反映着祖国勤劳勇敢的人民……由此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仓颉造字之前,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汉语。汉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它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弘扬着时代的精神,彰显着民族的气节,传承着华夏的文明。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汉语在语音上,和谐,富有节奏,富有韵律。我们读起来和谐、优美、动听,节奏感很强。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它的韵律之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全词以悠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沉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我们描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情趣盎然的生活画面。词人用词精练、准确,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汉语是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语言,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我国政府在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帮助外国朋友学汉语。学习汉语,研究汉语,到中国去,这是许多国家青年的梦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汉语的无限魅力。

汉字至少有六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的文字,她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不仅如此,她还影响了韩语、日语、越语等东亚多国语言文字,这些国家至今还在使用汉字,他们的文字也是依据汉字创造出来的。汉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形态一致,看起来就觉得舒适。汉字因书写衍生出来的书法更是千变万化、气象万千,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感受书法之美,汉字之美。

三、以教师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愛国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课文描写了抗战胜利后,台湾高雄附近一所乡村小学里,教师满含深情教学生学习中文的动人情景。台湾光复后,日本殖民统治结束,文化枷锁被打破。文章里3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第一次是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作者走进教室跟师生一起读这句话,第三次是作者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画像后激动地说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课文通过层层递进,表达出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感受,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讲到此处,我也被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染,眼眶湿润起来,学生也受到感染,我紧紧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将学生带入情境,跟作者一样走进教室里,和他们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以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去点燃孩子心灵中热爱祖国之情。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还利用语文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听,每天让学生听广播、看新闻联播,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学生知道伟大祖国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在语文活动中,让学生说说身边发生的事,和爷爷、奶奶比童年,从城中村改造畅谈家乡新变化等,既注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从身边的变化中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读,开展“童心向党颂党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故事会,讲述英雄事迹,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让同学们满怀激情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写,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行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搜集英雄事迹,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书写美好生活,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举办活动,让学生描绘自己的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只要我们每个人将自己的小小梦想汇聚在一起,就能编织起一个大大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语文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