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亚学院生态校园建设

2016-07-06 07:30董瑞云朱双成ShanBingrong三亚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三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亚景观学院

董瑞云,朱双成,Shan Bingrong(三亚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论三亚学院生态校园建设

董瑞云,朱双成,Shan Bingrong
(三亚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以三亚学院为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的对象,从总体布局、生态道路、生态水体、生态建筑、生态绿化等五个方面可以对三亚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开发积极响应三亚市“双城”、“双修”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三亚学院地形地势、水体系统、植被树木等优厚的自然条件,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和思路,将三亚学院校园规划建设成为人与建筑、自然友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热带特色生态校园,为三亚市生态修复工作添砖加瓦。

[关 键 词]三亚学院,生态校园,校园规划

一、引言

校园与城市一样都是生态系统,是由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大学校园生态绿地常被列为城市园林绿地,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也是日益巨大。从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高校生态校园进行分析,着重对校园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改善,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与传统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相比较,生态校园的建设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思想。在三亚市建设“双城”(“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和“双修”(“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大背景下,三亚学院生态校园建设更应该发挥大学校园及其环境的整体景观生态作用为主,结合自然环境条件设计,逐渐完善校园景观及其设施,充分改造校园的生态环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生活等基本功能需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为全校师生营造生态环保,充满亲和力与温馨舒适的生态校园氛围。

二、项目概述

三亚学院位于国际旅游岛海南的最南边,也是中国最南边的热带大学之一,占地200公顷(3000亩)。自2005年建校以来,学校围绕古人类文化遗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亚落笔洞遗址保护区,自然风光与人文古韵完美交融,历经10年建设,已基本建成东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按照教育部本科院校办学的设置标准,结合海南尤其是三亚地方特点,建成了涵盖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游泳池及相应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校园,建筑总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近20000人。这为师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以及课外学习、生活、工作等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也为学校下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确立了空间框架。(图1-2)

图1:三亚学院校园总平面图

图2:三亚学院校园全景图

三、规划设计构思

三亚学院生态校园建设规划是三亚学院十年发展规划中十大工程之校园建设工程的分项规划,设计之初就本着可持续的理念,建立生态校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向可持续发展进发。因此,三亚学院生态校园更为具体的目标是将校园建设成为集教育科研、生态自然、观赏游憩、运动健康、经济实用、思想教育等多功能,同时也具备生态学、美学、人与自然共生一体的生态校园环境和热带特色氛围。生态校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图3:组团分析图

(一)尊重建设历史与既有现状,通过完善与科学校园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塑造文化与改善绿化景观、调整道路交通系统等,实现三亚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整体优化,创造出有活力、有文化、有特色的生态校园;坚持既有的各校区组团式的规划与建设思想,即各校区均按照“教学、工作(办公楼)、生活(公寓、食堂等)”三大功能进行组团,以利于师生的日常交流和减少三亚气候过于炎热的不利因素。(图3)

(二)坚持校园规划、设计及建设要使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在保持校园基地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基础上,形成特定的环境特色,使校园环境在人才的全面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避免只是简单的增加设施设备或人工性造景,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主旨明确、特色鲜明和生态自然的大学校园。

(三)坚持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原则,就是主张在规划中应当为校园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如建筑布局要为将来可能的扩建流出空地;绿化系统的规划要为将来植被恢复与重建留出廊道、中心绿地斑块等;对于已经成熟的树林要考虑适当的砍伐,对于幼苗树木的种植应当确保在将来校园扩建、改建的时候无须砍去或者移植等。(图4)

图4:景观生态学中“基质—廊道—斑块”示意图

四、生态校园分项规划

(一)生态交通

生态校园将交通体系分为三种生态道路:绿道(植物绿色)、灰道(混凝土灰色)、蓝道(水系蓝色)。其中,绿道主要是林荫道,这里的林荫道不仅是指绿色斑块中蜿蜒小径的林荫道,也包括了主要道路两侧人行道的林荫道。主要是种植高大挺拔,拥有较大树冠的树木形成绿色廊道网络,绿道有助于湿地动植物生长,吸引水生动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其余部分渗透到地表下补充地下水源。(图5)

图5:校园生态交通

从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格局布局的角度出发,将校园景观中心区看做大型自然斑块,通过绿色廊道串连周边各个小斑块。校园内鼓励老师同学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因此,校园中心区域为步行区,兼顾自行车交通,更好的营造安全、安静的校园内部环境,同时提高校园景观的连接度,减少人为干扰,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将机动车辆的线路限制在校园外围,减少车辆对景观的影响,对师生安全的影响,对动植物生长栖息的影响。对于校内比较特殊的服务车辆则规划设计了其专有的交通线路,分别为运营电瓶车线路、大巴车线路和垃圾车线路,这样就使得校园整体交通体系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图6-7)

图6:机动车通行线路图

图7:校园生态交通

(二)生态水体

水体是校园内各绿地斑块的连通廊道,校园内水生态系统包括人工湖泊、水体、湿地等,把东区的水厂、污水处理站、河道、人工湖泊、白鹭溪湿地、高尔夫球场周边溪流,和北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湖等通过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水体系统,具有适当的水量、良好的连接度和适宜的水质,因此实现更好的循环流动,也成为物种传播的主要廊道,可以增加种群的稳定性以及水体的生物量,创造适宜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规划设计,引来白鹭栖息,故名白鹭溪湿地。(图8)

图8:三亚学院校园水系统

三亚学院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区域在充分分析高差、地形、地势、坡向等及雨季雨水流向后,在东南部汇水区域挖坑形成小型瀑布跌水景观,并在其中种植湿地植物,营造水景,丰富生物多样性。整体而言,南区南高北低、北区北高南低,水流从南、北两个方向汇聚到白鹭溪,而此处绿地的早期设计缺乏生态理念,白鹭溪中湿地植物数量偏少,净化水源能力不足,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造成水色偏土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白鹭溪和北区的河湖在近期进行了加深,增加其蓄水能力后,重新修葺护坡,使其坡度减缓,种上多种湿地植物,形成生态护坡,成为白鹭溪湿地。把东区人工湖(蓄水池)、白鹭溪湿地、北区人工湖(蓄水池)作为自然斑块,现有河流和溪流作为蓝色廊道,和各种绿色斑块一起构成校园生态景观格局,可以充分发挥雨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回收、湿地自净、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图9-10)

图9:东湖白鹭溪湿地景观

图10:白鹭栖息景观

与此同时,注重雨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回收等方面,其中要完善中水回收系统,确保学校能够合理的、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水资源,减少自来水消耗量。污水经过中水回收系统后,输入到校内湖泊水体,以弥补景观用水。雨水收集方面可以在地势较低,或者下凹的地方,布置雨水花园等,减小地表径流,完善水系统。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对校园内可收集的雨水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地形、草地、过水草地等生态景观的处理,减少硬质防水层,促进地表水向下渗透,也可增加植物多样性。

(三)生态绿化

三亚学院毗邻古人类文明遗址——落笔洞,另外三面环山,地势丰富多变,负氧离子含量高,校园内还有若干“绿楔”,如举砚台、白鹭溪湿地以及热带植物园,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态自然,组成了三亚学院多姿多色的生态校园。校园内部和周边的自然山体、水体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连续景观元素,边界成交指状,形成交指状状景观格局,通过该格局将校园绿化景观系统汇集,形成相互联系的廊道,避免景观的破碎化,保护斑块的多样性。(图11)

图11:交指状景观格局

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校园文化内涵,突出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以及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校园绿化植物整体采用充满地方特色的凤凰木、洋紫荆等为基调树种,重点地带采用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营造出风格多变的绿色植物空间。

三亚学院北区原址为一片热带植物园,在建设规划时,重新把土地属性和用地属性恢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重新建设热带植物园,规划总用地面积31663.5平方米,以恢复热带植物为主,修复绿地斑块为目的,使受到干扰的生态系统恢复原本的自我维持能力。(图12)

图12:三亚学院植物园鸟瞰图

植物园整体上呈倒三角形状,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部呈下凹地势,最低点与道路最高点相差2米左右;南北总高差约3.7米,东西总高差约0.7米,规划设计时按着地形地势走线的多个较自然的堆坡,依地势而种植,顺着汇水方向挖池形成跌水水景和湿地景观,形成层次丰富的热带特色景观。植物园区采用极具热带特色的热带棕榈科植物为主干和框架树木,搭配热带灌木,营造热带特色景观。

(四)生态建筑

校园整体规划把环境作为设计的主体,建筑成为营造环境的配角。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相互融入,营造与地相依的校园景观。校园内平屋顶的建筑可以在顶部设计植物池,种植屋顶绿化,如书行楼屋顶的植物带为狭长带。建筑立面通过在周边的植物池种植种爬藤植物如常春藤等,让其自然攀爬不做修剪即可。通过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不但可以降低三亚炎热气候的室内温度,还可以减少对鸟类等动物的干扰。

生态建筑还体现在能源的节约上,如果能够在坡屋顶建筑上、电瓶车停车场等地搭建太阳能集热板,路灯、信号灯可采用风光互补能源,这些措施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安装太阳能集热板不仅生态、环保、无污染,还可以很快收回成本,物超所值。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三亚学院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打造生态建筑,是对可再生资源长远战略意义的能源工程的调整,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岳堂.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2]李煜,张玉钧.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0:143-147.

[3]包小枫,张轶群,荣耀.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2002,(2):14-85.

[4]李聪.景观生态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5]张建平.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6]官文栩.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7]曹仁勇,施宁菊,邱国金,周虎,蒋为民,魏曼. 取绿景天然建生态校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的景观环境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6,(4):205-208.

[8]陈洋.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校园模式[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9]杨万禄.关于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2):144-147.

[10]郑保.生态校园评价体系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1.

[11]羊凤翔.南方高校新校园湿地与城市生态廊道相结合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12]仝妍妍.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3]张建平.生态校园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探析[J].地下水,2013,(3):72-73+80.

[14]刘起霞,邹昕,邓俊艳.谈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4):323-326.

[15]李欣,刘洪海,王蕊,侯钧,沈优越.绿色生态校园雨水系统规划——以天津大学新校区为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2012:7.

[16]罗定贵,王筱虹,张鸿郭,付善明.广州大学城生态校园建设探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82-86.

[17]阎耀军,张红.我国高等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模式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2,(6):79-83.

[18]熊启明.生态校园实证研究——以武汉市高校生态校园规划为例[J].中华建设,2012,(8):76-77.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01-076-08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董瑞云(1990-),女,陕西西安,硕士研究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三亚景观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海南三亚之旅
『贵州小三亚』——罗甸
学院掠影
三亚的海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