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

2016-07-11 06:44孙晓兰王哲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江苏南京210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孙晓兰 王哲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心胸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

孙晓兰 王哲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心胸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护理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Ⅰ级所占比例高达52.27%、Ⅳ级所占比例仅为2.27%,对照组心功能Ⅰ级所占比例仅为18.18%、Ⅳ级所占比例高达11.36%(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该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病,患者中75%左右将于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严重威胁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效果,现选择我院于2014年1~12月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7.64±2.31)岁,心肌梗死部位:右室8例、前间壁19例、广泛前壁13例、下壁合并后壁11例、前侧壁10例、下壁27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单、双)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44例)、对照组(双、44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相关标准]、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当天指导患者独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掌握其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范围0~100分,内容涉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服务态度等,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将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

1.2.2 循证护理[2-3]:①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均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上岗前给予必要培训,使其掌握循证护理内容、方法、意义,提高组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②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既往病史、药物治疗情况准确评估患者实际病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③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情况,心律失常高发期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内,护理人员应在此时间段增加巡视、查房频率,发现心悸、气促、头晕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处理;④尽量避免心律失常诱发因素,如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保持病房温度(24~26 ℃)及湿度(50%~60%)适宜等;⑤部分患者因突然起病、对病情不了解、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将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积极配合临床救护工作,护理人员应采取讲解疾病知识、例举成功病例、给予语言鼓励等措施缓解其负面情绪;⑥告知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使其保持身心愉悦注意劳逸结合。

1.3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两组护理前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Ⅰ级所占比例高达52.27%、Ⅳ级所占比例仅为2.27%,对照组心功能Ⅰ级所占比例仅为18.18%、Ⅳ级所占比例高达11.3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住院时间及满意度: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该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研究组(n=44) 10.93±3.45* 91.02±2.14*对照组(n=44) 18.09±4.56 79.86±5.33

3 讨 论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若合并心律失常将显著提高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在实施针对性临床治疗过程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4]。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习惯、结构、压力、环境等)不断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服务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已成为广大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护理理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护理工作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是指在科学证据基础上,有计划、目的的将患者意愿、以往经验与常规护理相结合,寻求具有理想应用价值的护理方案的过程[5]。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是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后即根据相应模式接受护理服务,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避免根据以往经验、直觉等不切实际的指导思想完成日常工作,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护患关系[6]。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仍不理想,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住院时间则显著延长;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慧玲,张海玲.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8):1074-1076.

[2]王淑荣.循证护理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11):89-90.

[3]杨丽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4):82-83.

[4]赵秀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24-125.

[5]林雪英,陈卓芳,梁菊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5):123-124.

[6]李瑞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0):331-33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38-0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