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2016-07-11 22:41杨云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杨云平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时代的呼唤,学生的心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用好摆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新模式;主导作用;主体作用;素质教育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稳定进程结构形式。那么,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呢?

一、分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要素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仅是单一容纳知识的容器,教材的编写上也存在着繁、难、偏、旧等弊端,如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等。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因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由四个要素构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构建教学新模式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就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才能彻底废除“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等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技术优势。要积极营造发挥教育优势的氛围,创造一个使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良好教学环境。三是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国外学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启迪、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当成是学习的主人——探究者、发现者。四是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做好教学设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并及时获取教育效果的信息。

二、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降低了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等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热门话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三、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应体现的课堂特点

(一)学习主体化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导参与者。”学生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由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1. 学习主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要真正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师课堂活动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即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课堂活动的频率,必须保证活动人数多,活动层面广。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疑点,充分让好、中、差各层面学生活动。再次,要求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深度,回答问题要有精度,即回答问题要精确、精要、精炼。

2. 落实学习主体化地位的必要条件。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化离不开教师教学的主导化,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化的必要条件应是教师的全方位“导”。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师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观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导“趣”,以趣激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信息刺激,开始为学习的好奇心,发展为学习兴趣,终结为求知欲望。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次,教师要善于导“思”,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实施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无一不与思维相关。因此,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尤为重要。最后,教师要善于导“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模仿和表演。

(二)学习环境宽松化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语文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1. 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化。一是在必要物质环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创设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起支配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感情全部投向学生,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活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只有在良好的交互合作中沟通信息,相互模仿,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产生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

2. 教师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把微笑带进课堂。成功的课堂一定有笑声,一定有愉悦。课堂中,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②把游戏带进课堂。学生对玩“游戏”的兴趣十分浓厚,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就能把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把竞争带进课堂。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取胜和自我成功的心理需求。课堂中适时组织竞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④把鼓励带进课堂。成功与欢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情绪力量,教师积极的鼓励评语,能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决不要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语言,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的肯定,正如“一句表扬胜过十句批评”。

⑤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学的民主就是要面向课堂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中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对待学困生要耐心、细致,要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从而保护其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学习模式合作探究化

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探究、去创造。

一是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点,对学生要信得过、放得开,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

二是教师要将“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

三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

四是要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即“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生活化,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应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知识结构化等。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智能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抓住契机,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手段,占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教育的智能不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职能,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职能观,让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制高点。多媒体技术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媒体的特点是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快、网络广。可将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绝不可认为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它带来的我们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

五、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教必有法,贵在行法。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变验证性为探索性原则。传统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达到“全懂了”,而现在新课改要求我们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老师都回答不了,那才是成功的教育。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问题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置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2. 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以彻底废除过去那种“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3. 变专制性为民主性原则。今天,我们应破除“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顶峰”。

4. 变静态性为动态性原则。在新课改教学中,课堂教学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传统教学则是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样,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或听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教师也永远是“教书匠”。这就要求高素质的教师与之相应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等变式教学。

5. 变纯理论性为实践创造性原则。现实生活与实践是学生的创新之源,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使之成为生活的主人。

6. 坚持合作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及小组内交流、质疑、释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引导,这样体现师生的合作性。

7.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还必须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大发明家爱迪生曾是“差生”。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被劝其退学;我国胚胎学家童第周读初中时,考试成绩均在40分左右等。这些说明我们应注意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创新意识的发展,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利其潜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 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