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乡村学校德育活动中的运用

2016-07-11 05:40方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课件互联网+

方丽

【摘 要】 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德育教育;互联网+

云南省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辖九县一区,112个乡镇,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接壤,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其中14个少数民族人口151万,占总人口的61%,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绝大多数居住在边远山区和半山区。长期以来受经济欠发展的限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匮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较为落后,远远不能满足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进步,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然而,如何结合我市德育教育教学现状和特点,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利用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创新传统教学思维,探讨基层德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一直是我们基层德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笔者探讨了在乡村学校通过“互联网+技术”,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已建立的网络平台、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开展和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实现校内和校外德育活动资源的有效结合,共享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和成果,使之成为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校园德育环境更具魅力。

一、乡村学校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我们可利用乡村学校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通过互联网实时选择变化课件,采用最新案例,通过编辑制作音频、视频、图像、动漫等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生动活泼、贴近现实、接近生活。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对中小学校师生及家长的法制教育,一定要摈弃靠传统的、简单的、枯燥的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要不断更新新的案例,结合身边的人和事,通过一个个现鲜活的案例故事,让法律知识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家庭,培养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及家长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

首先,在普法网的运用中建立法律知识的学习、竞赛管理平台,学校指定管理员,通过学习、竞赛管理平台生成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学习、参赛账号,完成报名(注册)工作。学校通过学习、竞赛管理平台组织师生及家长学习法律知识,如在《中小学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电子小报竞赛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室,先制作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电子小报的课件,进行模拟练习和竞赛答题,组织参赛组:小学低年龄段1~3年级组、小学高年龄段4~6年级组、中学组(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组、家长组。活动实行学习制作课件、竞赛相结合评选出优秀等奖励。其次,中小学校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参与和利用校园报刊、学习园地、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各种平台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主题班会、法制征文、法制讲座(PPT课件)、收听收看法制节目等形式,使法制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系统化,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

二、乡村学校运用多媒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乡村学校学生大多数寄宿于学校之中,学校在学生课余时间、课间早读和升国旗仪式等时间段向学生提供和开放网络平台,可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拓宽视野,学生在多媒体平台上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同时,网络平台上多媒体图文有声有色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的诵读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中采用多媒体设备配合进行经典诵读,电子白板屏幕上滚动播放结合本周内容制作的《弟子规》课件,配以校长的讲话:同学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凝聚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也是我们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弟子规》,全体师生同时诵读《弟子规》,通过集体诵读的氛围营造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引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通过多媒体音像画面和直观的视频,让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使乡村学生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品德,通过经典诵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和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为学校形成浓厚的德育校园文化底蕴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和促进乡村学校德育的不断发展。

三、乡村学校运用多媒体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乡村学校学生学习需求强烈,但知识面窄,针对此特点,乡村学校在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中,可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教育活动,如 《文明礼仪》主题班队活动,可采用教师已制作好的具有4幅画面的课件:1. 文明礼仪伴我行;2. 文明礼仪在校园;3.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4. 文明让生活更精彩。教学时,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录音,优美的叙述,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自悟自得,使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感受,懂得了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文明礼仪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来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能促使乡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四、乡村学校中多媒体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面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不断创新的追求,如何实现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突破而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可从网络平台上入手,充分利用和挖掘网络资源上的德育素材来丰富德育课教学,创出自己的校本德育课程内容来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师可在校园网上进行教学,如向学生介绍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佤族舞、拉祜族舞时,先让学生上网了解佤族、拉祜族的风俗文化、音乐文化及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适当地再加入其他民族的舞蹈欣赏,使学生知道更多的民族舞蹈,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欣赏拉祜族乐曲《拉祜之乡》、佤族乐曲《江三木罗》等乐曲时,教会学生欣赏和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乐曲,逐步学会使用一些音乐软件在电脑上作曲,并学会创作自己喜欢的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创作完成一个作品,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而获得的作品,是他们亲身创作音乐的过程体验,是他们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展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各年龄阶段有所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他们上网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的事迹。注重抓好启蒙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着手,因为它是人生成长关键期和敏感期,是思想道德品德形成的基础时期。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到榜样的效应作用,教师通过广泛的开发好德育课程资源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来形成多渠道的德育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好网络资源,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理念。反之,在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涵养又得到了提高,观念也得到优化。因此,乡村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丰富学生的德育活动,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德育活动为主线文化,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性,促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有位名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耿银平. “互联网+”时代:农村学校更需创新教育方式[J]. 甘肃教育,2016(2).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课件互联网+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不懂礼节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文明礼仪的检阅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