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权力 种族——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美国牧歌》

2016-07-12 07:08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名作欣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正统规训福柯

⊙刘 艳 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空间权力种族——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美国牧歌》

⊙刘艳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美国牧歌》以空间为基础揭露了隐藏于种族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揭示了犹太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规训,逐步丧失主体地位,成为驯服的肉身,最终难逃悲剧命运的过程。本文从空间批评的角度解读《美国牧歌》,展现犹太移民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美国牧歌》权力种族

菲利普·罗斯是享誉当代美国文坛的小说家,其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等众多奖项。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罗斯的很多作品都自然流露出对犹太民族的特别关注。他的代表作《美国牧歌》就是一部关注犹太人生存境遇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犹太家族三代人在美国的生活。主人公塞莫尔的父辈移民到美国经过一番打拼创下一片家业。塞莫尔继承了父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与父辈相比,他不再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一味地盲目追捧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放弃了自己的种族身份,沦落成为驯服的肉身,在自我规训中迷失自我,最终其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一、全景敞视中的美国正统白人的凝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空间转向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以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和思想家福柯为代表的空间理论奠基人提出了一些关于空间的观点,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福柯认为,“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在福柯看来,权力渗透于社会的所有层面之中,是一种流通着的东西,以链条形式发挥功能而被加以分析,并通过一种类似网络的组织被使用和被实行。在现代社会,权力就像一张巨大的罗网,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运作,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这张罗网。而身处罗网之中的个体处于权力机制的凝视之下。英国哲学家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是这种权力机制的完美体现,在这种监狱里,犯人一直处于全景监视之下,这种全景监视也就是福柯提出的“全景敞视主义”理念。美国种族主义社会就像是一个“圆形监狱”,而置身其中的犹太人被暴露在“全景敞视主义”之下,自然难逃被监禁、被规训的命运。在《美国牧歌》这部小说中,尽管罗斯对美国正统白人社会如何监视犹太移民的直接描写着墨较少,但字里行间仍能够让读者体会到白人那无处不在的监视。

首先,从犹太人的生活空间可以看出美国正统白人的监视以及其引导的主流文化的影响。塞莫尔的祖父在19世纪90年代随着犹太移民浪潮来到了美国纽瓦克。尽管这一时期的美国在宗教和文化方面对少数族裔表现出了更多的宽容,但事实上,美国白人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生活空间的监视和影响无处不在。在塞莫尔的父亲所居住的犹太人社区就能看到美国文化的渗透。塞莫尔小时候随家人一起住在新泽西纽瓦克城的犹太社区——克尔大街。这里是富有的犹太人居住区,其规划设计就体现着美国文化的影响。在20年代早期,克尔大街的菜翁农场就被由街道两旁的洋槐树镶嵌而成的大格子分隔开,战后移民到这里的第一代犹太人重组为一个社区。这种社区的重组模式和他们之前的社区组成模式不同。他们在这里效仿美国正统白人组成为一个社区。“这种灵感主要来自于美国生活的主流意识,很少模仿他们出生在王子街一带贫穷的第三区、重建波兰犹太人小村落的讲意第绪语的父辈。”此外,这一社区的建筑风格、房间设置都颇具美国特色。在克尔大街的犹太人已有像样的地下室、遮阳的走廊和石板阶梯,“似乎房屋正面就表现出这些大胆先驱者对美国形式的渴求”。可见,犹太人的生活空间处处都有白人的影子。

其次,读者跟随故事的讲述者祖克曼,借助他的视角,通过他以及整个犹太社区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推崇和仰慕,也能从侧面看出美国正统白人对犹太人的凝视和监禁以及主流文化对犹太人的影响。小说的讲述者祖克曼是主人公塞莫尔的校友,他也是一个犹太人。祖克曼从小就特别崇拜塞莫尔,因为塞莫尔和真正的美国人相差无几。在美国正统白人的凝视之下,其他族裔在审美、语言、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要以正统白人为标准。塞莫尔恰好符合这一标准,所以祖克曼以及整个犹太社区都对他充满敬仰之情。祖克曼羡慕他金发碧眼的长相、美国式的绰号以及他酷似美国人的说话方式……祖克曼对塞莫尔的崇拜其实是对美国正统白人审美标准、言语行为标准的崇拜。正如福柯所说:“不需要武器、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止,只需要一个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施加的。”小说中,虽然没有很多关于正统白人如何凝视犹太移民的直接描写,但从很多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正统白人对犹太移民的凝视和监禁更细微、更具隐蔽性,而处于凝视之下的犹太人自觉成为自身的监视者,进行自我规训。

二、驯服的肉身——塞莫尔

福柯认为,“圆形监狱”一方面对监狱里的每个人实施监控,另一方面使其自觉接受改造,实现自我规训。置身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全景敞视监视中,犹太移民自觉进行自我改造,试图通过自我规训的手段脱离本民族烙印,获得新的身份,完全融入美国社会。小说的主人公塞莫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他从小就试图通过身体规训,改变物理空间,放弃本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自我改造来获得美国身份。

首先,塞莫尔通过身体空间的改造,试图改变自己的犹太身份。在福柯看来,身体不只是简单的肉体,它是权力主要的作用点,塞莫尔的自我规训就从改造身体空间开始。对塞莫尔来说,他已经具备了成为美国人的一些优势,比如外表。他的长相与犹太人有所不同,正如祖克曼所说:“我们国立高中虽犹太人居多,却没有谁有一丁点像他那样虽尖尖下巴,呆板面孔,却金发碧眼,这就是塞莫尔·欧文·利沃夫,他降生在我们中间。”不仅如此,塞莫尔的名字也别具美国特色。他有个绰号叫“瑞典佬”。作为一个犹太人,塞莫尔却欣然接受了这个老式的美国绰号,这也表明他从内心到行动都放弃了自身的民族身份。这个绰号是一个将他神化的名字,给了他美国人的身份,是他的真实名字塞莫尔·利沃夫不能给予的。祖克曼评价说:“他带着这绰号如同看不见的护照,越来越深地浸入一个美国人的生活中,直接进化成一个大个头的、平稳乐观的美国人……”另外,他的言行也在模仿美国人。他曾模仿美国拓荒者约翰尼·阿普瑟德,像他一样做一个快乐的美国人,像他一样到处漫游,播撒苹果种子。所以连祖克曼都认为:“瑞典佬身上的犹太人特性太少,对我们讲话时也和那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球星一个样。”在祖克曼心目中,瑞典佬和美国是混为一体的,祖克曼以及整个社区对瑞典佬的偶像崇拜折射出犹太人的羞愧和自卑。

其次,塞莫尔也试图通过改变自身所处的物理空间来改变身份。塞莫尔小时候随父母居住在犹太人聚居地克尔大街,但从十六岁起他就梦想离开犹太社区,搬到美国白人聚居地中的一座石头房子里。在他结婚后,父亲曾建议他在犹太人聚居地纽斯特德开发区买一幢现代住房,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执意搬入了他曾梦想的房子,那座用石头建成的旧房子。与之前在克尔大街的砖房不同,这座房子坐落在白人聚居地旧里姆洛克,在美国建国之初就已经存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这座石头房子在他看来不仅非常具有独创性,而且还有特殊意义——“所有那些不规则体被很好地组合,像耐心拼接的七巧板,恰到好处地构成了这个方方正正的物体,形成一座漂亮的安身之所——并且看来是一座坚不可摧、稳若磐石的房子,决不会被焚毁……”在塞莫尔看来,这座历史悠久的石头房子既是一个坚固可靠的庇护所,为作为移民的他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感,也是美国身份的象征,拥有这座房子就相当于拥有了美国身份。总之,塞莫尔热切希望通过改变自己所处的物理空间来摆脱种族身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

此外,塞莫尔还通过自觉与自己种族隔离,放弃本民族宗教信仰等方式进行自我规训,以期成为真正的美国人。除了搬出犹太人聚居地,从物理空间与犹太种族隔离之外,塞莫尔还主动拒绝与其他犹太人交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同住白人聚居地的犹太人——巴克。巴克总觉得塞莫尔特别亲切,他这样表达这次相识后的感受,“在一个非犹太人的城镇,知道自己附近有犹太朋友会觉得有人大力支持你”。因此,巴克对塞莫尔很热情,想带他去犹太人社区,和他一起参加社区活动,但塞莫尔却故意回避,拒绝参加犹太社区活动,不想和巴克有过多的交往。塞莫尔对巴克的疏离无疑体现了他对犹太种族的隔离。另外,作为一个犹太人,他主动放弃了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犹太教。他从小就对本族的宗教信仰很排斥,他不愿走进犹太教会堂,不在乎娶一个异教女孩为妻,也不在乎自己孩子放弃继承犹太教。从深层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脱离本族关系的一种方式,是实现自我规训的方式。

从空间批评角度对《美国牧歌》进行解读,可以看出暗藏于美国种族社会的权力运作,这种权力机制像一张隐形的大网笼罩着犹太移民,使其置身于全敞式视角下,处处受正统白人的监禁。在正统白人的监禁下,主人公塞莫尔自觉进行自我规训,通过身体规训,物理空间改造,隔离、放弃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方式试图改变自己的种族身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然而,事实证明,他放弃种族身份的做法最终导致其自我的迷失、事业的失败和家庭的破裂。

参考文献:

[1] [美]米歇尔·福柯.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M]//.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美]路易斯·麦克尼.福柯[M].贾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美]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 [美]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M].罗小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作者:刘艳,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当代美国文学。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正统规训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福柯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