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的倾斜——读斯皮瓦克《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

2016-07-12 07:08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000
名作欣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殖弗洛伊德女性主义

⊙王 聪[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000]



性别视角的倾斜——读斯皮瓦克《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

⊙王聪[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斯皮瓦克立足女性主义视角,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Feminism and Critical Theory)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她在著作中对两者的批判,发现斯皮瓦克对女性价值的认同更倾斜于生理性别所创造的价值,对女性社会性别所创造的价值认同度较低。在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的今天,对其社会性别的关注更应加强,这对完善女性话语体系与揭示女性叙事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性别视角斯皮瓦克女性主义倾斜

佳·查·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大师,也是继赛义德之后当今文学批评界最杰出的批评家和理论家之一,她“已经成为第三世界马克思、女权主义和解构主义三位一体的批评家”①。她运用解构主义理论之刀,在1985年发表的《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一、斯皮瓦克的女性主义观

1.对马克思价值学说及异化理论的审视

20世纪以来,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要求将家务劳动纳入社会劳动中,并寻求经济的补偿。这种现象引发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妇女为丈夫和家庭所做的无偿的工作具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家务劳动有没有交换价值”“妇女的家庭劳动以及生殖劳动能不能带来剩余价值”②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挑战了马克思经典价值学说。当时许多女性主义研究者都致力于寻找与马克思经典价值学说相似的范畴,以挑战男权社会中男人的合法权益。但斯皮瓦克却直接介入马克思价值学说的三个范畴:“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③,以妇女的生殖活动和生产活动对其进行修正。

在斯皮瓦克看来,如果使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界定妇女的生殖劳动和家务劳动就会发现,无论是在人类的繁衍生产中,还是在家务劳动的生产中,妇女所创造出的财富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她自身生活所需要的支出。然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却把传统妇女的家庭劳动和繁殖生产排除在外,“妇女的家庭劳动和繁殖生产也是没有工资的”④。为了深入挑战马克思主义学说,斯皮瓦克以20世纪孟加拉女性作家马哈斯维塔·德维的《乳房给予者》为笔锋,指出,“贾苏达的身体和奶水一方面是哺育上层家庭孩子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是其家庭的收入来源”⑤。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和生殖劳动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这种差异一直贬低、忽视妇女的家庭劳动,如生育和哺乳等。但《乳房给予者》中的女主人公贾苏达却展示了一个底层妇女的身体是如何被利用来赚钱养家的。

斯皮瓦克在《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Feminism and Critical Theory,1985)中继续叙述:“倘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重写马克思主义的外在化/异化理论,就应该添上关于生育、分娩和抚养孩子等特殊内容。”⑥她从女性的生殖、劳作角度来挑战马克思的生产和异化理论,探讨女性的劳动及创造财富的性质和历史,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尤其适用于女性的生殖生养活动。

2.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批判

除此之外,斯皮瓦克还展开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批判,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中提出关于性别本质的著名定义是阴茎嫉妒,将男性与女性的区分定位在男性生殖器官的“在场”与“缺席”。

斯皮瓦克对此一直持批评态度,她把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阴茎嫉妒”,提出了“子宫嫉妒”。她认为“弗洛伊德避而不谈子宫作为生产场的观点”⑦。就像斯皮瓦克看到的那样,弗洛伊德的“阴茎嫉妒”没有重视作为“生产车间”的子宫的作用,忽视了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的独特位置及女性的社会价值。因此,斯皮瓦克强调要重新考察被弗洛伊德忽视的女性主体经验,她认为:“作为女人,我们本身就有子宫,又是由子宫生成。子宫对于女人来说具有无以比拟的作用。”⑧因此,她借用了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进一步进行批判。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一个科学实验室造就了一个科学怪人,并操控着怪人的命运,结果双方都走向灭亡。斯皮瓦克认为,那个实验室可以看作是一个人造的子宫,其消解了男女之间的生殖角色和功能。斯皮瓦克甚至认为,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之所以把子宫当成是一种空缺,事实上是“因为想掩盖男人自身的这一缺陷——一个实实在在的生产场所的空缺”⑨。

二、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的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最初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模式是从性别差别出发,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文学作品。自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创造性地将“社会性别(gender)”这个概念应用到了文学批评中,一直到现在都是女性主义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模式的地方,也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

最早在性别和社会性别做出明确区分的学者是安·奥克利,她从一位研究双性人的心理学家那里受到启发,得出此二者不相符的结论。《女性主义理论百科全书》(2000年)中也有关于“社会性别”的词条:在普通字典的定义中所遗漏的正是社会性别——基于生物学的性别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对于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些女性主义学者认为:“性别(sex)是由生物学意义中的一群名词:如人体、荷尔蒙和生理学等,而社会性别(gender)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的。”⑩总之,生理性别(sex)强调的是浑然天成的男女生物属性,而社会性别(gender)是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除此之外,在女性主义理论下关于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差异性描述可以追溯到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德·波娃,她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是‘形成’的”⑪这一观点,可见波娃认为女性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是不同的。在前人的影响下,女权主义理论家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男女性别的差异相关。女性主义者们看到了“女人”是一个与“男人”相对的概念,“女人”跟“女性”是不相同的,“女性”是后天生成的,它表示一种“社会构成”即由文化和社会标准形成的性别特征和行为模式。斯皮瓦克也在《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中借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关能指的意义生成差异性的叙述:“我本人对于女人的定义十分简单,它取决于在各种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这个词。”⑫

三、性别视角的倾斜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权思想力图揭示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试图从文学领域颠覆男性中心的话语权。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西蒙·德·波伏娃在继承早期女性主义的基础上极力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研究由对女性平等话语的谋求转向对女性“经验”的探讨,并认为男女在性别价值上有突出的差异。进入80年代中期后,由于西方经济的发展,其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女性主义批评也进入了反本质主义阶段,表现出自我找寻的趋势。

然而,斯皮瓦克不仅立足于传统的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而且运用解构主义这把利器,将女性的生殖场“子宫”视为批判马克思的生产和异化理论及弗洛伊德的“阴茎嫉妒”的论争场所。她认为女性的家务劳动如生殖、哺乳等,是女性生理性别创造的价值,应该被纳入到马克思学说中。

从女性主义传统的批评视角来看,无论是斯皮瓦克利用妇女特殊的生殖劳动和家务劳动挑战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不断修正马克思有关生产和异化的理论,还是针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阴蒂嫉妒”提出了“子宫嫉妒”,都表明斯皮瓦克站在性别视角差异的角度。但是笔者认为斯皮瓦克对女性价值的认同更倾斜于生理性别所创造的价值,对女性社会性别所创造的价值认同度较低,对女性的生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注是不平衡的。这与斯皮瓦克当时所处的境遇有相当大的关系。那时,印度等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刚刚独立,其国家的庶民女性地位尚未提升,尽管“女性主义(Feminist)”一词,在19世纪末的法国就形成了,但到20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被人们运用。斯皮瓦克站在女性主义视角中,深深地被当时母国印度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生存状况所刺痛,因此她更为关注当时女性的生理价值。她认为:“妇女的子宫在生产中占有有目共睹的一席之地,这足以将妇女置于任何生产理论中的施动者地位。”⑬女性的生殖生养活动创造出了男性不可比拟的价值。在女性地位得到提升的今天,女性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女性地位也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得益于女权主义运动的展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解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有许多女性会因为生殖生养牺牲了自己的社会贡献及地位,这表明当今女性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生理价值,更牺牲了其社会价值。这种现象值得女性主义研究者们挖掘与探讨,这对完善女性话语体系与揭示女性叙事有积极的意义。

①王晓路等编:《当代西方文化批评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②③⑥⑦⑫⑬[美]佳·查·斯皮瓦克:《女性主义与批评理论》,孟悦译,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6页,第305页,第308页,第305页,第303页,第305页。

④⑤⑧⑨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99页,第127页,第111页,第112页。

⑩黄苹:《女性主义文学观的美学解读》,《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4页。

⑪[法]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桑竹影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作者:王聪,宁波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生殖弗洛伊德女性主义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辅助生殖进医保”彰显的双重积极意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咨询经验总结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漫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