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2016-07-21 17:43张勇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兰波公仆金钱

张勇

物质极大丰富,

我们的精神

却越来越营养不良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这是法国天才诗人兰波的信仰。

1891年11月,兰波快要死了,姐姐请来一位神父为弟弟做最后一次祷告。神父知道了这位天才诗人的非凡经历后,尽管他了解到兰波是一位对上帝大不敬者,却依然满怀敬意,庄重地对他的姐姐说:“孩子,你的弟弟有信仰,有一种我见所未见的优质信仰。”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物质匮乏、精神空白,混人们对自身的现实处境百思不解、困惑难消。我们为什么生活得如此艰难?我们改变现状的努力为何收效甚微?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歌德晚年对信仰有过精辟的论述:“世界历史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也会飞快地逝去。”拿破仑曾经说:“基督存在的本质是奥秘的,我并不明白。但我明白一件事,他能满足人心。拒绝他,世界就成了一个费解的谜;相信他,人类的历史就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老子曾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位先贤明确提出人的健康发展应以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共生为基础,而要在困惑与欲望之间建立和谐的状态,信仰的力量不可忽视。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

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在人的生活里金钱是重要的,但仅有金钱是不行的,拜金主义只会让人堕落,金钱的泛滥能使信仰沉睡,官场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逐利的失信能使社会畸形。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兰波公仆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要兰波?
我的世界只有你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甘当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