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承/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2016-07-22 09:01图文刘晓航金斌
杭州 2016年6期
关键词:膏方药材文化

图文|刘晓航 金斌



/传/ 承/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图文|刘晓航 金斌

“张同泰”始创于1805年嘉庆十年(比胡庆余堂早70年),创始人:张梅,以道地药材文化为经营理念,历经200余年历史,至今熠熠生辉 。

中国独特的中药文化造就了中医药堂的繁荣鼎盛,北京同仁堂、广州敬修堂、天津隆顺榕、上海蔡同德堂、长沙九芝堂、哈尔滨世一堂、重庆桐君阁、昆明老拨云堂、苏州雷允上、贵州同济堂等等中药百年老字号,遍布大江南北,闻名遐迩。而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杭州福地,与“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同负盛名的当属“张同泰”道地药材。

◎天公之气、地母之精,凝聚于草木之间,而中药材正是天赐地予的精华之物。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古代中医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逐渐建立起“道地药材”这一概念。道地决定了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及气候等诸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的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相比,具有品质佳、疗效好、副作用小等显著特点。

◎东汉《神农本草经》对道地药材就有过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陈新……”《本草纲目》对此也有记载:“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这些记载都是强调区分药材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

◎以往,道地药材在其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比如“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又比如“浙八味”(杭麦冬、杭白菊、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更有长白山人参、山东阿胶、莱阳沙参、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炉贝、宁夏中宁枸杞等道地药材。

◎张同泰自创建以来,不惜重金精心采运各省道地药材,尤以药材产新旺季,亲赴原产地看样订货、择优选购。比如川贝须产于阿坝的松贝,拣质坚实,颗粒均匀,顶端不开裂,色白粉性足的正品;党参须进山西潞党,选独支不分叉,甜性肥壮的上等货。

◎ 张同泰对中药的储藏、加工,以及各类单方、验方、秘方或名医独特医嘱都能循规蹈矩,深为民间信赖。当年通过道地药材独特炮制的丸、散、膏、丹、药酒、大补药等,闻名下三府(杭、嘉、湖),名扬萧(山)、衢(州)、严(州)。

◎多数人都知道,老底子杭州曾有个习俗,给病人煎药后需把药渣倒在路上,说是去除病人的晦气。据张同泰老药工介绍,这一习惯就出自于张同泰,把药渣倒上马路,就是为了让大家来界别药材的地道,久而久之,才有了去晦启福的药文化演变。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城多家名医,如:史沛堂、叶熙春、魏长春、陈念增等,无论是开治病的药方,还是滋补强身的膏方,都特意叮嘱病人来张同泰抓药,就是因为张同泰的道地药材让人放心。“择药尤精,选料必佳,选工尽善”这条记载在张同泰《丸散膏丹集录》中的用药原则,正是道地药材文化的精髓。

◎ 张同泰的膏方又是一则道地药材与地道工艺相结合的中药精华。张同泰的冬季熬膏延续着百年传统。老杭州人至今还能记得张同泰立冬之日开炉煎膏的盛况,药堂掌门人派一队店员身着统一号衣,挑着写有张同泰药号的水桶,专程去西湖取水,从湖滨码头到永福寺巷张同泰后门全程三公里,挑水时吆喝着劳动号子煊赫于市,声势浩大,引人注目,成为当年杭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 为了确保膏方的药效,早在煎膏来临半个月前,就备足优质道地药材,通过筛、淘、洗、晒、烘、清炒、蜜灸等传统炮制方法,将药材一一精选加工完毕。并专由资质深厚、经验极其丰富的名老中医“一人一方”量身定制。

◎ 据张同泰“高氏煎膏法”传承人高国强的介绍,“高氏煎膏法”承袭古法,讲究清、透、亮。清,就是指药材要煎透到完全沉淀,去渣才能够清;透,就是将所有干燥药材浸泡到位;亮,就是要在收膏时控制好火候。

◎ 从创始开始,张同泰一直讲究道地药材并精心加工,一丝不苟。至今挂在张同泰门口,有着百年历史,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师傅曾熙书写的“张同泰道地药材”两块铜匾,就是最好的见证。张同泰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并于2009年唯一以“道地药材文化”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传承基地。

猜你喜欢
膏方药材文化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谁远谁近?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冬来到,膏方俏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