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艺教学中视障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16-07-22 09:14颜涛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颜涛



试论陶艺教学中视障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颜涛

摘要:盲校陶艺教学可发挥陶艺课程特点,调动视障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激发用心观察的主动性和培养艺术的创造力,从而强化他们在陶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视障学生;陶艺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陶艺教学是盲校美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艺制作中,视障学生可用柔软的陶泥塑造各种物体造型,用手感知事物的形状、大小、软硬、方位等。我们常发现,视障学生在探究事物时,脸上都会伴有不同的表情,说明他们在触碰物品时引起了联想,获得了对事物的认识。视障学生美工教学中的陶艺教学,有几大优势:材料易得,上手容易,所想即可做,成果易呈现。在陶艺教学中,要让视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培养其动脑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促进其综合发展。

一、用美来感召,调动视障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

盲校的陶艺教学,是培养视障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陶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视障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吃、穿、住、行,都可以用陶泥展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之美,体会人是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生活中的一切都和美有着密切联系,进一步领悟美源于生活。

大多数视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不够自信,课堂参与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应走进视障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生活和学习上关爱他们,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在陶艺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触觉补偿、听觉补偿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与实践结合,体会每个物品具有的独特形态,每件事物传递的不同情感气氛。陶艺造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虽然视障学生无法很好地利用视知觉观察,但教师可借助很多方法引导视障学生认识和领悟这些美的内涵与特质,让学生通过双手尽情抒发对生活的领悟和情感。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引领其动手实践,不断发现他们思想和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陶艺课程的操作性强,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很快上手。例如小陈同学(男,全盲,13岁),平时缺乏自信,实践操作能力弱,但希望得到别人关注。于是,他就采用各种捣乱的方法,以引起别人关注。在初学陶艺课程时,他对材料十分好奇,教师便让他充分体验,任意动手揉捏,他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正式操作实践学习时,作品的制作与手脑的配合密不可分,小陈借助教师的范例不断比对制作自己的作品,制作兴趣十分浓厚。教学中,教师积极进行正面引导,鼓励他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挖掘他的闪光点,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小陈觉得大家都在关注他,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后来的陶艺制作中,小陈经常和教师讨论更好的制作方法,在学习制作实际物品时还主动为物品做装饰。他还加入了手工兴趣小组,和同学说要当个陶艺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陈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高,行为习惯明显改善。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视障学生用心观察的主动性

陶艺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充分激发学生用心观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触摸与讲解,把空间想象与实际相结合,在大脑中构建出正确的形象。

培养视障学生用心观察的主动性,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看看而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觉,发挥学生的综合潜能。视障学生通过听觉、触觉加上想象力,低视力学生可以运用残余视力,从平面到立体地建立理性的逻辑思维,全面观察事物。陶艺教学中,学习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都是日常常见的物品,教师范品呈现时又具有直观性特点。在观察作品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从简单的平面思维转化为丰富的立体空间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启发式加实物对比的联想方法,帮助学生观察理解。

例如学习《泥塑鹅》一课,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鹅。如何帮助视障学生认识鹅是授课难点。教师可让学生诵读耳熟能详的诗歌《咏鹅》,让学生初步建立鹅的外形认知。其次让学生听鹅的叫声,说说鹅的生活习性,进一步了解鹅弯曲的脖颈及颜色,激发学生对鹅的认知兴趣。然后让学生再次熟悉鹅的造型,认真触摸鹅的模型范品。最后借助欣赏名家创作的与鹅相关的作品等,逐步帮视障学生在脑中建立完整的鹅的造型特点。

三、学用结合,培养视障学生艺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基本驱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起来。例如为朋友制作一件礼物、开展美工竞赛、展览学生作品、保留较好的作品作为学校馈赠来宾的礼品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看到自身价值,利用所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展示艺术才华,能够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促进教学。

细心调整  摄影华建英

课堂教学  摄影华建英

在陶艺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探究与实践的意识很强,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中感受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感受美就在身边。

要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制作陶艺。在一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下,由学生自己去构思、设计、选材、制作。教师在学生创作练习时,不要直接干涉学生的创作过程。例如一年级学习搓圆。教授过程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搓圆的技法,首先要让学生去想象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第二步学习搓圆,第三步利用搓好的圆拼装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视障学生逐步构思圆的东西,有的学生搓了个大圆球说是西瓜,有的学生搓了好多小圆说是元宵,有个学生把自己搓好的小圆球围成一个圈,非常开心地说:这是妈妈的项链。视障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每当孩子的创造力有所表现时,教师就应及时鼓励与表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陶艺教学,可以促进视障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塑造视障学生的健全人格。陶艺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触觉、听觉代替视觉上的不足,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结合,加入自己的思维构想,增强感知能力。陶艺教学也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培养了视障学生的美感,促进了视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了视障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视障学生手、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用陶艺激发视障学生的主体意识,用“美”激活他们的创造力,视障学生就能利用他们的心灵和巧手,做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作品。

中图分类号:G76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210000)

猜你喜欢
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