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07-25 00:41史润东东,马波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监管食品污染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聚焦今年两会,如何保障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十三五规划中受到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健全维护食品安全的标准与法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执法部门明确权责、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一系列对策。

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食品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保障食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近几年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的堡垒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公众甚至到了“谈食色变”的程度。不仅造成民众对我国食品的信任危机,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基于现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1 食品安全现状

1.1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从2000年的广东江门有毒大米、2001年的瘦肉精事件、2003年的“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2004年的龙口粉丝掺假事件、2006年福寿螺事件、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2009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地沟油事件,到2012年的“铬超标”毒胶囊事件、转基因黄金大米事件和白酒塑化剂事件,一系列事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涵盖范围广,涉及食品产业链各个过程,食品种类多。通过收集、整理2005~2014年10年间,全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227386起,处于高发期,并在2011年达到历史峰值,发生食品安全事件38 513起。报告显示,食品安全问题75.5%是人为导致的,超过60%发生在生产、加工环节。我国食品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加工企业分散,超量、违法使用添加剂,加工过程不规范,违规使用化肥、农兽药、植物激素等农用化学品;信用缺失;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1.2化学性污染。农民为增产增收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和动植物激素等化学品,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残留于农产品中。例如,罗非鱼中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就是违规使用农用化学品,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1.3重金属污染。从整体环境上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生态污染加剧,工业三废中的一些有害重金属比如砷、汞、铬、铅等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我国1 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尤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2012年湖南万吨大米被查出镉超过国家标准2倍以上。

1.4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我国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件食物中毒事件中,大多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常见的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2.1原料生产环节。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主要还是体现在源头污染(种植、养殖过程)。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生长,养殖者大量投入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造成药物残留。比如,我国每年氮肥的施用量高达2 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

2.2食品或半成品的加工环节

2.2.1添加剂超标,非法滥用。企业为节约成本,延长食品保存期会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甜味剂、人工色素等;甚至有的企业加入严禁的工业添加剂,如吊白块、工业酒精等。

2.2.2设备、车间及人员卫生问题。一些企业加工设备简陋,工艺条件不符合规定,对产品杀菌不彻底,对设备清理不及时,车间卫生环境差,人员素质低。导致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现象多发。

2.2.3包装材料低劣。一些厂家为追求利益,用劣质材料做包装,由于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超标,高温、高压等外界环境使材料变形而释放出有害物质,长期存放期间有害物质发生迁移和扩散,污染食品。

2.3贮运环节

2.3.1仓储期管理不严。企业在对食品进行短期贮藏时,由于保存不当食品易发生霉变、腐败。为保证效益,一些商家仍会进行销售,致使消费者受到损失。

2.3.2运输环节保存不当。食品流通时有些需要严格的运输条件,如生鲜类、奶制品及其他保质期较短的食品。一些企业对食品安全不重视,进行“粗暴”的运输,或加入双氧水、甲醛进行处理,以延长保存期。

2.4消费环节。企业为减少损失,把快过期或已过期的产品重新“包装”低价兜售,有的干脆直接用非食品原料进行加工,用所谓的“促销”欺骗消费者。

2.5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许多新工艺、新资源、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转基因技术、酶制剂等。由于其不确定性,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广泛的关注,成为亟待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2.6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2.6.1法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存在着监管漏洞。比如,法律条款规定不明,有定性无定量,或定义有歧义;法律存在“灰色地带”,监管部门审查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法规滞后,执法主体不明确,易造成监管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加大。

2.6.2多头执法,处罚较轻。食品监管时存在部门职责交叉的现象。同时,对违法行为处罚较轻,难以根治。再者食品生产标准不统一,出现重叠现象,无形中加大了执法难度。

2.7检测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亟待提高,只有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才能更有效的对食品做到严加管控。

2.8食品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生产企业道德、诚信缺失,生产者一心“向钱看”,忽视法律约束,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生命健康。

3 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

3.1健全维护食品安全的标准与法规。以 《食品安全法》为基本,加紧健全法律体系,形成协调、统一的体系。同时要与国际接轨,对于旧法规及时修正。对现行各级标准进行整合,制定标准要统一,由一个机构负责,允许其他部门协助和监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和召回制度,加快完备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建设。

3.2执法部门明确权责,加大打击力度,强化监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理清各部门职责,划清权限。同时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从食品源头、经手的所有中间人,到购买者全记录,做到有据可查,提高效率。其次,逐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另外,保留各部门原有的食品安全执法责任制,建立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考核机制。

3.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建立公正、独立、权威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重点在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和关键控制技术等方面组织攻关研究,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严谨、科学的技术支撑。在食品产、储、运、销各环节建立技术监督检测机构,还可建立追溯机制,让每一个食品源头可追溯,对食品做到全程监控。

3.4企业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建立负责、守信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不断完善其生产环节的内部监管结构,明确责任义务,做好内部控制,严格执行监管程序,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奖惩制度,对不法企业严加惩戒,提高违法成本,促进企业自觉遵守法规。同时对企业信用进行合理评级和评价,增加企业的透明度。

3.5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避免受舆论导向,造成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慌。消费者自身要转变消费观念,打消贪图便宜的心理,形成品质优先的价值观。我国可以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站。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成因复杂多样。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健康,必须健全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公民安全意识。维护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协调、沟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食品监管体制的有效运行。

[1]郭文奇.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思考[J].中国食品学报,2013(01):1~4.

[2]陈卉,李健群.流入广东江门的有毒大米已造成一家五口中毒 [N].新民晚报,2000-12-08.

[3]骆双庆,刘东文,朱富卿.从 “瘦肉精”事件看控制药残的紧迫性 [J].河南畜牧兽医,2001 (10):34~35.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史润东东马波

猜你喜欢
监管食品污染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和扶持并行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