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的一封密电(下)

2016-07-25 14:39花卷
科学Fans 2016年6期
关键词:密电威尔逊电报

花卷

编者说:上期我们说到,英国情报部门“40号房间”部分破译了德国外长的密电,这足以成为拉美国参战的杀手锏,但霍尔的心思缜密着呢,在时机成熟之前,他当然是不会轻易就出手的。

箭在弦上,发是不发?

看到这里,可能你又要问了,就算这封密电没被完全破译出来,但就现在这些内容也完全能看出德国想要勾结墨西哥朝美国放冷枪的险恶用心了,把这个直接捅给美国不就好了吗?你看,我就说霍尔是有真本事的,有些事情真不能想当然,我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现在的破译版本里面,“墨西哥”是打了问号的,说白了,这是格雷他们猜的,天晓得他们猜得对不对,何况密电全文中“赞成墨西哥收复美国三个州”的那一段也并没有破译出来,要说“勾结墨西哥放冷枪”,好像说服力还不够强。

其次,退一步说,就算格雷他们全猜对了,德国就是要勾结墨西哥害美国,但就凭你这一张破译了一半的纸,美国人凭什么相信德国外长真的发了这封密电呢?万一是你英国造谣,只是想拉我下水呢?

好,我们再退一步说,就算美国人相信这封密电是真的,等等,你英国是怎么搞到这玩意儿的?你说,我美国给了你多少援助,你居然敢窃听我国的外交电缆,简直是忘恩负义!

再再再退一步说,就算美国不计较窃听的事儿,那德国也肯定知道我的外交密码本已经被英国破译了,还等什么,赶紧换新的吧!情报工作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损失可实在太大了。

经过上面这一通分析,霍尔心想,既然德国马上要重启潜艇战了,说不定到时候美国就直接跟德国开撕了,也许这份左右为难的密电根本就用不着拿出来。不过,霍尔也知道,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个顽固的中立派,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让美国卷入战争。

思来想去,霍尔做出了决定:等!我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等2月1日潜艇战开始之后,看看威尔逊的反应再说。当然,在等待的过程中,“40号房间”的三位大牛也没闲着。1月28日,他们又截获了德国驻美大使回复齐默尔曼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同样也是用0075加密的,而且理所当然地,这封电报的内容和之前的齐默尔曼密电有紧密的相关性,这些线索让齐默尔曼密电的破译又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进展。

墨西哥城潜入行动

2月1日,凶猛的德国潜艇开始集体出动,在大西洋上开始了新一轮惨无人道的围剿。美国总统威尔逊勃然大怒,之前刚说好的不再这么瞎搞了,怎么过了没多久就不算数了?2月3日,威尔逊宣布美国与德国断交,并下令让德国驻美大使赶紧卷铺盖走人。然而遗憾的是,霍尔所盼望的美国立马宣战的剧情并没有发生,面对美国国会的质疑,威尔逊认为战争无小事,还是应该三思而行,毕竟德国潜艇这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美国商船放水,情况应该还没严重到非开战不可的程度吧?

美国按兵不动,霍尔有点坐不住了,看来必须得拿出齐默尔曼密电来刺激一下威尔逊。不过,之前我们也分析过了,直接拿出密电风险实在太大,得想个巧妙的办法才行。这时,霍尔想到一件事:如果密电里面“墨西哥”这三个字猜得没错,那么这封密电的最终收件人一定是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可为什么这封密电是通过美国的外交电缆发到了华盛顿呢?哦,我知道了,因为德国没有线路直接把电报发到墨西哥,所以需要通过德国驻美大使中转一下,而美国到墨西哥的电报只能通过一家叫“西联”(Western Union)的公司所运营的民用线路来发。

尽管西联是个靠谱的老牌电报公司,不过这么重要的密电一旦进入民用线路,那安全性可就大打折扣了,更何况墨西哥没有0075密码本,那么从华盛顿转发到墨西哥的电报只能用古老的13040来加密,而对于“40号房间”来说,13040就跟纸糊的一样,分分钟破译给你看。

霍尔觉得机会来了,如果能够从墨西哥城的电报局把这份电报的副本搞到手,一来可以破译出电报的全文,二来可以证明这份电报不是我英国瞎编的,三来可以掩盖我窃听美国外交电缆的事儿,四来还可以骗德国人说你们的电报是在墨西哥被偷的关我毛事,一石四鸟,没有比这更棒的主意了。正巧,英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在当地的电报局里面有点人脉,于是霍尔马上吩咐当地大使馆,利用电报局里的关系,把最近发给德国驻墨西哥机构的所有电报副本统统搞出来,找找看里面有没有齐默尔曼的这封电报。

霍尔果然是个天才,不出所料,电报局里真的搜出了那份电报,上面显示是1月19日收到的,比原件晚了3天,不过这样也好,日期和原件不一样,我就更好骗德国人相信这封电报是从墨西哥泄露出去的了。

2月19日,这份电报副本漂洋过海,终于被送到了伦敦,“40号房间”的几位大牛一看,这果然用的是13040加密的嘛,放心,马上搞定它!这一次,霍尔终于看到了这封密电的全貌——跟他以及“40号房间”的大牛们所猜测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电报里面居然还提到了“赞成墨西哥收回三个州的领土”,如果威尔逊看见这句话还能沉得住气,那也只能说明他是个怂包。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位于西风带上的英国真的有东风的话),霍尔手上已经凑齐了所有的棋子,随时可以把美国拉下水,眼看着胜利的曙光正在召唤,这二月的寒风也显得没那么冰冷刺骨了。

威尔逊的抉择

2月22日,眼瞅着美国还是没什么动静,霍尔觉得是时候把杀手锏亮出来了。不过,霍尔这种地下党人物不适合出现在外交场合,于是他请外交大臣阿瑟·贝尔福(Arthur James Balfour)替他出面,把齐默尔曼密电的内容告诉美国驻英国大使佩奇。贝尔福曾经当过英国首相,在国际上可谓是德高望重,让他出马,信用值妥妥的爆表。

为了不让美国产生不必要的怀疑,霍尔还帮贝尔福打好了草稿——如果佩奇问你这封电报从哪里搞来的,你就说,是我们在墨西哥的一次谍报活动中偶然发现的;如果佩奇问你为啥你们能看懂这个密码,你就说,其实我们以前曾经在某个德国特工的行李里搜到了一份密码本,嘿,巧了,正好就是这次用的这个密码,你看,一切都是巧合,是我们走了狗屎运而已。

2月23日,贝尔福召见佩奇,跟他聊了聊关于密电的事儿,转天,密电的全文就送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上。威尔逊气得火冒三丈,无耻德国,不但用潜艇打我的船,居然还妄图煽动墨西哥在我家后院放火,更可气的是居然还用的是我家的电报线路,简直气煞我也,这要是还不开战,我死后还不得让人把祖坟给刨了!

当然,威尔逊也不可能脑子一热就马上抄家伙,这封密电是真是假还没搞清楚呢,没办法给人民一个交代啊。威尔逊心想,如果密电真的是通过自家外交电缆发到过华盛顿,那么在国务院应该能找到记录,他马上派人去查,果然查到了1月16日的那份电报。不过,英国人说他们手上的电报是在墨西哥搞到的,这条路线也得查一查,既然电报是通过西联发的,那就让西联把副本拿出来看看——果然,西联所提供的副本也印证了英国的说辞,看来这电报应该是千真万确了。

威尔逊也是个老油条,他知道像曝光其他国家密电这种不太上道的事儿呢,可万万不能脏了政府的手。2月27日,威尔逊让白宫的工作人员把这件事悄悄捅给了华盛顿的一票媒体记者,媒体最喜欢八卦这种“爆炸性新闻”了,让他们借题发挥一下,绝对是个煽动民意的大好机会。

果不其然,记者们听说之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仅仅两天之后的3月1日,齐默尔曼密电的全文就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美国民众一片哗然,干死德国佬的呼声又一次在全国爆发出来,尤其是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这三个被德国当作筹码的州的民众喊得最响,说总统你要是不出兵,就等于是把我们都给卖了,我们就是变成鬼也饶不了你!

逆转的战局

密电曝光之后,被震惊的不只有美国人民,德国的记者们也没闲着,连夜逼政府给个说法。3月2日,德国政府慌忙祭出一份新闻公报,内容是这样的:

考虑到美国政府近年来的态度,我们认为重启潜艇战很有可能导致与美国关系的紧张,事实上,潜艇战重启后,美国政府不但马上与我们断交,而且还鼓励其他中立国与我们断交。(德意志)帝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与美国发生任何武力冲突,为此,我们于1月中旬通知帝国驻墨西哥代表,如果美国宣战,则向墨西哥请求结盟,但我们明确要求,除非美国确定宣战,否则不应向墨西哥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简单来说,德国政府的意思就是:“那封电报我们真发了……但是只要美国不宣战,我们也不会去勾搭墨西哥的呀!”这智商实在令人“捉鸡”,这不是明摆着不打自招了吗?威尔逊一看,好啊,既然你自己都承认了,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打!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数百万将士奔赴欧洲战场,和英国一起帮助法国守住了最后的阵线。

1918年,眼看再打下去也没什么希望,德国从将军到士兵都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民众也无法继续忍受长时间的战乱。11月9日,德国爆发革命,皇帝被赶下了台,两天后,德国宣布求和。同盟国其他国家一看,德国都不玩了,咱们还打个什么劲,于是也纷纷投降。接下来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上学过的再熟悉不过的桥段,大家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会上重新瓜分了一遍各列强的海外殖民地版图,最后签了一个凡尔赛条约,全剧终!

后记

故事讲完了,作为这次情报事件中最大的赢家,英国成功地拉美国下了水,还没弄湿自己的鞋,而这封电报也堪称“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单封电报之一”。威尔逊在1916年当选总统时,他的竞选宣言就是“让美国远离战争”,可想而知,如果“40号房间”没有破译这封电报,威尔逊必然不会冒自己抽脸的风险让美国参战,而德国回调东线兵力歼灭英法的计划很可能就会得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也很可能会上演大逆转。

而作为这次事件的最大功臣,“40号房间”的丰功伟绩虽然不可能大肆宣扬,但这些人都得到了英国军方的重用,也正是这些人后来组建了位于布莱切利庄园的政府密码学院。此外,“一战”时掌管海军的丘吉尔对这次事件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二战”时,丘吉尔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他对密码破译工作非常重视,应该说多多少少也是受了这次事件的影响吧。

而作为这次事件中最大的输家,德国人到现在还觉得这件事很委屈。

首先,德国确实在电报中说了,“一旦与美国开战成为定局”,再去跟墨西哥总统说这件事,而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也确实没有在开战之前偷偷摸摸去跟墨西哥政府通气,客观来说,德国人办事还是很“规矩”的,放冷枪也要有节操是吧。

其次,这封密电中最让美国人发飙的其实是关于“墨西哥收复三州”的这部分内容,但其实电报里只是说“我方赞成(墨西哥收复三州)”(Einverstadnis unsererseits),而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或者答应为此提供任何帮助,因此对于美国的反应,德国觉得真心有点看不懂,心想我不就是表示一下赞成而已吗,至于吗?

当然,有一些资料表明,在电报被翻译成英文时,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译法,比如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中翻译成understand,还有的版本翻译成undertake,这两个词都带有“以此作为条件做出承诺”的含义,甚至还有的版本翻译成“作为回报,墨西哥将获得三州领土”,明显是被“添油加醋”了嘛。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辩护也挺苍白的,委屈归委屈,谁让你在密码的安全上麻痹大意呢?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猜你喜欢
密电威尔逊电报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双面威尔逊
张国焘“密电”问题探析
外交密电如何传送?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传“电报”
浅蓝
威尔逊的演讲
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范例——学习《关于平津战役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