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2016-07-26 22:29王雅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王雅泉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实验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 63例显著好转 , 62例好转 , 5例无好转, 总有效率为 96.15%;对照组 34例显著好转, 79例好转, 17例无好转, 总有效率为 86.92%;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第1、15、30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7.25±3.36)、(9.65±3.28)、(6.28±1.21)分, 对照组分别为(16.98±3.21)、(13.12±3.35)、(8.98±1.85)分。两组治疗第1天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第15、30天 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

【关键词】 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10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死亡居全病因死亡的第一位, 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与残疾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 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缺血性疾病占脑血管病的80%, 幸存者中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失语等严重残疾, 总体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药品不良反应严重[1]。如何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热点。为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选择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丁苯酞进行了长达3年的临床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0例,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得到NIHSS评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 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②均为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③16分≤NIHSS评分≤30分;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从性良好, 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度缺血性脑卒中者;②意识障碍者;③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对本品或芹菜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其中男148例, 女112例, 年龄35~88岁, 平均年龄(66.35±10.45)岁, 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30例。

1. 2 方法 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抗血小板、调脂治疗基础上加用如下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给予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剂, 30 mg /剂,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280), 2次/d, 静脉滴注, 治疗1个月。实验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于发病后保障8 h内给予25 mg丁苯酞注射液(注射剂, 25 mg/100 ml,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2次/d, 静脉滴注, 治疗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

1. 3 疗效评定标准[3] 疗效评定参照NIHSS量表, 显著好转:NIHSS评分下降46%~100%;好转:NIHSS评分下降18%~45%, 生活不能自理;无好转:NIHSS评分增加, 或减少≤18%。总有效率=(显著好转+好转)/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经治疗63例显著好转, 62例好转, 无好转5例, 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34例显著好转, 79例好转, 无好转17例, 总有效率为86.92%,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第1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第15、30天NIH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病理内容较为广泛, 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炎症反应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病理过程[4]。由于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骤, 病情进展迅速, 病情复杂多变, 为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作者选定极具权威、应用广泛的NI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 对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这两种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的结论可反映实验组的使用效果。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 临床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疗效[5], 作为对照组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国家Ⅰ类新药丁苯酞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 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6]结果表明,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 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动物药效学研究[7]提示, 丁苯酞可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 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 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 在动物试验中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 减轻脑水肿, 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此外, 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 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水平, 抑制谷氨酸释放, 降低细胞内钙浓度, 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8]。本研究通过对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实验组治疗第15、30天NIH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

总之,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 袁栋才.丁苯酞软胶囊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7(2):110-11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1.

[3] 曾宜斌, 李霖.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海南医学, 2008, 19(5):27-28.

[4] Ozkan AK, Yemisci OU, Saracgil Cosar SN, et al. Ca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ferritin predict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prospective study. Top Stroke Rehabil, 2013, 20(6):528-536.

[5] 陈丽, 聂宇, 周洪胜, 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 21(8):741-742.

[6] 李和平, 吴丽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6):40-43.

[7] 颜颖颖, 马甲.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中国药师, 2015, 18(11): 1911-1913.

[8] 赵嘉, 李玲, 裴中, 等.丁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细胞靶点研究.中国卒中杂志, 2010, 5(2):98-104.

[收稿日期:2016-01-19]

猜你喜欢
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