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探讨

2016-07-26 00:58杨丽君余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满意度

杨丽君 余洋

【摘要】 目的 对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内科门诊患者18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1月开始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将2013年1月~ 2014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对照组, 并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7.78%, 对照组满意度为87.78%, 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挂号等候时间(12.1±3.2)min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13.5±3.4)min均要短于对照组(16.3±3.6)min和(17.2±3.9)min(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内科门诊护理中, 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并缩短门诊等候时间,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门诊;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1

门诊服务在患者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是保证患者及时获取治疗的基础, 也是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提升[1]。为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本研究对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内科门诊患者18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内科门诊患者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月~ 2014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对照组, 并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内科门诊患者9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489例, 女411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5.1±8.7)岁,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25例,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75例;对照组中男504例, 女396例, 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42.3±8.9)岁,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57例,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2]:年龄≥18岁;调查日内, 在所选机构内科门诊就医的所有就诊者;对研究表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非医疗目的就诊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者。

1. 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如下:①优化岗位人员配置。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增加一线临床护士数量, 让临床护士岗位人数配比得到保障。以临床护理工作量及岗位需求为基础, 结合岗位的多样性及技术含量等要求配置相应的护士, 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②重视服务态度。患者就诊时, 护士应该重视自身服务态度, 积极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 发挥引导作用。③对就诊环境进行优化。对候诊室及就诊室进行重建。结合不同科室构建相应的分诊台, 做到内部一人一室[3]。在候诊室张贴就诊流程图、医生简介、就诊注意事项等, 为就诊患者提供便捷。导诊台可增设部分设施, 如饮水机、老花镜及各类急救药品等。对年老、体弱或病情加重患者为其布置优先就诊通道, 为其提供轮椅、推车等, 以保证就诊效率。④开展预约服务。院内需借助电话平台、网络平台开展预约服务, 及时与预约患者取得联系, 通知其准时就诊, 以改善就诊秩序, 提升就诊效率。⑤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及岗位工作职责等, 并通过考核、监督等行为进行督促, 以加深风险管理意识。

1. 4 观察指标 采用院内自制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 量表总分共100分, 满意:86~100分;较为满意:70~85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另外, 根据院内门诊信息系统对两组患者门诊等候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590例, 较为满意290例, 不满意20例, 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满意330例, 较为满意460例, 不满意110例, 满意度为87.78%, 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挂号等候时间为(12.1±3.2)min, 辅助检查等候时间为(13.5±3.4)min;对照组挂号等候时间为(16.3± 3.6)min, 辅助检查等候时间为(17.2±3.9)min, 观察组挂号等候时间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与人文关怀。首先, 优质护理服务对岗位人员安排进行了优化, 可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引导, 并通过预约服务, 让就诊效率得以提升, 由此缩短患者就诊时间[4-8]。其次, 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 要求护士重视服务态度, 让患者感受到亲和力, 通过主动交谈、询问、沟通解答患者疑问, 使其安心就诊;并通过改善就诊环境, 以提升服务质量, 让患者满意。另外, 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护患关系,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治。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挂号等候时间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 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并为患者节约就诊时间, 对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步红兵, 严翎, 储建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全科护理, 2012, 34(2):160-161.

[2] 刘美玲, 袁秋影, 黄松彬.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护理学报, 2011, 18(8):38-40.

[3] 韩瑶芳, 周国莉.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5, 31(12):140-143.

[4] 王玉艳.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病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5):193-194.

[5] 王琴, 陈莎莎.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0):172.

[6] 李春梅, 郑慧新.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中的作用.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 7(4):64-65.

[7] 贾怡, 冯蕾, 宋芳.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6(1):126.

[8] 陈健芬, 吴平雅.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2):85-87.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门诊优质护理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