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的疗效观察

2016-07-26 01:10饶晓林麦静仪张程黄超梁洁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饶晓林 麦静仪 张程 黄超 梁洁芳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门诊体检初检 1~12岁、血铅含量≥100 μg/L 患儿, 根据初检时是否接受个体化食物交换份饮食指导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 各 100 例。干预组采用个体化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 未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测量两组血铅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铅水平为 (29.73±8.22) μg/L, 低于未干预组的 (89.33±10.02)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采用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 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体内血铅水平, 同时有着更好的实用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食物交换份法;铅中毒儿童;饮食驱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85

铅中毒的中毒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肝肾损害等[1], 如果儿童铅中毒将会严重影响到小儿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目前, 我国针对铅中毒儿童的治疗只有当体内血铅水平≥450 μg/L 时, 方才进行驱铅治疗。目前的临床驱铅治疗中主要采用络合剂, 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大, 效果一般。近些年, 关于使用营养素治疗铅中毒儿童成为研究的重点, 营养素通过提供抗氧化剂, 竞争或抑制铅吸收及作用位点, 发挥对铅毒性的拮抗作用。本文重点分析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研究其临床疗效,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年 5月 1日 ~2015年 4月 30日到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门诊体检初检的 200例儿童, 纳入标准:① 1~12岁;②血铅含量≥100 μg/L[2];③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存在严重心、肺、肾疾病患儿[4]。根据初检时是否接受个体化食物交换份饮食指导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 各 100 例。干预组男53例, 女47例,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 (4.56±0.83)岁。未干预组男 49例, 女 51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 (4.93±2.57)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未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干预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 制订铅中毒儿童合理饮食与营养计划, 具体包括:①筛选驱铅食物种类同时制定驱铅食谱:专业性针对性的驱铅食谱, 通过阻止铅的肠道吸收、组织中铅的置换以及抗氧化作用达到驱铅目的。②指导患儿如何合理、灵活选择食物。③根据患儿标准体重从而计算得到 1 d摄入总热量, 这个过程中需要按不同年龄及初检时体质量指数选择能量系数(kcal/kg)从而计算 1 d热量。具体公式为铅中毒儿童 1 d热量=标准体重 ×能量系数。④计算 1 d食物总份量及六大类食物份量, 公式为 1 d食物总份量 =1 d摄入总热量 (kcal)×90, 再计算六大类食物份量, 根据算出的 1 d摄入总份量, 营养均衡原则:1 d膳食摄入需包括六大类食物:谷薯类、肉蛋豆类、奶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1 d食物三大类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构成比为:脂肪 20%~25%, 碳水化合物 55%~60%、蛋白质 15%~20%。总热量与食物交换份份量的基础上, 按早餐 10%~15%、早点 5%~10%、午餐20%~30%、午点5%~10%、晚餐 20%~30%、晚点 5%~10%的原则进行。⑤做好沟通工作, 向患儿家属说明食品交换份法的使用方法, 利用六大类食物一份等值食物交换表、食物模型和食物图片, 指导家长理解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方法。⑥体检常规监测铅中毒儿童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情况, 异常者进行 1 d食物交换份的调整, 使其符合正常生理规律。疗程各为 1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血铅水平并进行比较。正常人体血铅水平为零, 数值越低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铅水平为 (29.73±8.22) μg/L, 低于未干预组的 (89.33±10.02)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象越来越严重, 儿童受到来自大气、土壤、尘埃、水、装饰材料、日用品、玩具学习用品中的铅影响[5]。目前主要通过检测血铅水平判断铅中毒程度。目前临床中主要是采用驱铅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这种方式不良反应明显, 并且这种方式只针对血铅水平 >450 μg/L 的患儿。儿童只要存在铅中毒就会对健康引发损害。健康人体的血铅水平应该为零。为了能够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最大限度的达到清除血铅的效果, 本次研究采用了目前热点的营养素治疗方式, 食物交换份法在控制改变铅中毒儿童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食物排铅、改善营养状况以获得良好发育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将食物交换份饮食指导法应用于铅中毒儿童饮食与营养干预指导, 探索出可操作、有效的铅中毒儿童饮食与营养指导方法, 指导铅中毒儿童进行合理营养摄入, 达到儿童生长发育期合理无创排铅, 改善营养状况, 减少儿童铅损伤发病风险, 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降低铅中毒对儿童身体、智力造成不可逆损害的几率。食物交换份法就是将筛选出的日常驱铅食物按营养近似值归类, 科学制定驱铅食谱, 按不同热能需要合理分配比例, 交换使用[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血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干预组血铅水平下降至(29.73±8.22)μg/L, 未干预组血铅水平(89.33±10.02)μg/L,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 针对铅中毒儿童采用食物交换份法能够有效降低体内铅蓄积, 可行性高,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健, 颜崇淮, 沈晓明, 等. 小儿中重度铅中毒 25例发病原因及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9):670-672.

[2] 邓建平, 陈碧艳, 刘运广. 儿童铅中毒研究概况. 内科, 2012, 7(2):154-157.

[3] 邹娜, 王文英, 何凤鸣, 等. 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治疗对控制胎儿体质量的影响. 新医学, 2015, 46(5):312-313, 315.

[4] 许金桂, 聂艳丹. 儿童铅中毒临床诊治疗效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3):505-506.

[5] 吴春艳, 朱然科, 罗绍兰. 儿童高铅血症实施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52(28):66-67.

[6] 刘丽霞, 李翠苑, 张海燕. 食物交换份法指导孕前超重/肥胖孕妇饮食的疗效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5): 2235-2237.

[收稿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