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预防分析

2016-07-26 01:14唐志娟江雪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唐志娟 江雪芳

【摘要】 目的 综合分析社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为管理高危妊娠孕产妇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南源街社区在2011年6月~2015年5月评估管理的111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评估的111例正常妊娠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基本资料以及风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死胎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2.7%、34.2%、13.51%、10.81%、4.5%, 对照组分别为0.9%、30.6%、0.0%、1.8%、0.9%, 观察组的死胎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妊娠因素构成第1位是高龄, 占30.11%;第2位是妊娠期糖尿病, 占27.93%;第3位是胎膜早破, 占10.81%;羊水过多/过少, 占11.71%;胎儿畸形, 占0.90%;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能够显著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提高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 高危妊娠孕产妇;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89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重中之重是对围产进行相关保健, 加强对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发病率, 提高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1, 2]。围产保健是对降低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作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选取所在社区评估管理的111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评估的111例正常妊娠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能够显著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南源街社区在2011年6月~2015年5月评估管理的111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评估的111例正常妊娠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9.2~38.5岁, 平均年龄(33.85±2.56)岁;体重42.2~86.3 kg, 平均体重(64.25±1.4)kg;其中初产妇98例, 经产妇13例。筛选出的风险因素为:该组患者人工流产次数≥3次占19.85%;孕妇体重过高或者过低;合并妇科疾病;④羊水过多;⑤ 巨大儿。对照组年龄28.8~37.2岁, 平均年龄(33.0±4.2)岁;其中初产妇96例, 经产妇15例。该组患者没有流产史以及先天性疾病等。

1. 2 方法 自行设计表格, 由妇保专职人员在产后访视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孕产妇管理情况(如有无高危因素)、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死胎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2.7%(3例)、34.2%(38例)、13.51%(15例)、10.81%(10例)、4.5%(5例);对照组分别为0.9%(1例)、30.6%(34例)、0.0%(0例)、1.8%(2例)、0.9%(1例)。观察组的死胎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2 高危妊娠因素构成分析 高危妊娠因素构成第1位是高龄, 占30.11%(34/111);第2位是妊娠期糖尿病, 占27.93%(31/111);第3位是胎膜早破, 占10.81%(13/111);羊水过多/过少, 占11.71%(13/111);胎儿畸形, 占0.90%(1/111)。

2. 3 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不同, 以初中以下发生率最高, 为75.68%(84/111), 本科及以上发生率为40.54%(45/111), 高危妊娠发生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下降, 不同文化程度之间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不同职业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分析 待业、农民为50.45%(56/111), 商业、个体服务人员、文员为42.34%(47/111), 公务员、管理人员为31.53%(35/111), 专业技术人员为50.45%

(56/111), 不同职业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妊娠既对母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也对胎儿产生了比较大的危险[3-5]。孕妇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 诸如慢性疾病、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均会导致胎儿死亡或者新生儿疾病等情况的出现, 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围产期的死亡率。高危妊娠的风险因素具体包括: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可能与身体状况有关, 年轻孕产妇身体健康, 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强, 减少部分高危因素的产生。孕产妇高危妊娠发生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可能与高文化程度孕产妇保健保健意识较强, 针对性知识了解较多有关[6-9]。在高危妊娠构成方面, 以高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过少、地贫及家族史、及胎位异常多见。提示在全面预防高危妊娠发生的同时, 重点做好多发高危妊娠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预防高危动态因素的发生[6-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孕产妇死胎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做好高危妊娠的预防工作, 以提高新生儿活产率、顺产及足月产发生率。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注重对高危妊娠患者的筛查, 不断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 普及围产期的保健意识, 为孕妇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方案;对 辖街内适龄妇女开展宣教工作, 利用讲座、咨询、新婚随访等方式使育龄妇女在孕前了解高危妊娠的危害, 适龄婚育, 自愿进行婚前检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以达到减少高危妊娠发生的目的;加强培训,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水平。在孕产妇早孕建卡及产前随访中发现高危因素, 对筛查出的高危病例应及时处理或转诊到上级医院, 接受进一步治疗, 定期随访, 督促患者落实医学指导意见, 能有效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④产前咨询及产前诊断 。指导孕妇在最佳筛查时间接受出生缺陷重点病免费筛查, 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 指导转诊到有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咨询与产前诊断[9-11]。

综上所述,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水平, 并且重视孕前及孕期健康教育、产前咨询以及产前诊断, 能够有效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慧英. 对制约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预防. 北方药学, 2013(7):141.

[2] 曹开群. 提篮桥社区 2011-2013年妊娠风险因素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4(10):153-154.

[3] 王芳. 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管理中的应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105.

[4] 杨艳贞, 郑剑兰, 付景丽, 等. 产房风险管理探讨.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1011, 18(2):172-174.

[5] 曹文玲, 郭丽兰, 张玉鑫. 高危妊娠前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0, 12(26):9.

[6] 刘姿. 对 256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19):1385-1386.

[7] 邹凤云, 林海霞. 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议. 当代医学, 2012, 18(10):106-107.

[8] 胡小红. 高危妊娠产妇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当代医学, 2015(14):20-21.

[9] 周萍. 高危妊娠孕妇的危险因素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14):156-157.

[10] 郑林英. 对256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3):466-467.

[11] 朱旭红, 汪晓英. 847例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 2001, 13(11):42.

[收稿日期:2016-01-29]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遗嘱公证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