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6-07-26 14:15汪宇庞广兴张海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摘除术内窥镜开窗

汪宇 庞广兴 张海滨

【摘要】 目的 观察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患者局部肌肉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临床疗效。方法 2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例。观察组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两组术前1 d, 术后1、2 d的肌酸激酶(CK)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 术前、术后12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术后12个月随访, 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术后CK与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切口小、组织损伤小, 而同时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2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肌肉组织剥离大, 咬除骨组织多, 危及腰椎稳定性, 术后引起患者腰椎不稳及长期腰背部疼痛,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通过微创工作通道来完成手术[1], 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本研究对2011年5月~ 2013年12月2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应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对比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经过3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 疗效不佳后采用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例。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俯卧位, 以9号注射器针头在棘突旁开1 cm处穿刺至椎板, 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 以穿刺针头为中心作2 cm的纵形切口, 放置通道加以固定, 连接光源和监视器, 在通道内完成咬除部分椎板及黄韧带;辨认解剖关系;在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前提下, 切除间盘髓核组织, 注意检查椎管内是否有髓核组织残留, 并注意对神经根管出口进行减压。

1. 2. 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以责任间隙棘突间为中心, 向两端延长切开5 cm。剥离有症状一侧椎旁肌, 放置椎板拉钩, 余步骤同观察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1 d, 术后1、2 d的CK与CRP浓度, 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OD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CK浓度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CK浓度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CK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ODI评分比较 经过术后12个月随访, 24例患者中有21例获得随访, 3例失访(观察组1例, 对照组2例)。术前ODI评分观察组(22.35±8.12)分, 对照组(21.87±9.53)分。术后12个月随访, 观察组(6.31±3.8)分, 对照组(5.84±3.22)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创口小, 术中不剥离椎旁肌, 在尽可能减少破坏椎板及关节突骨组织前提下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等神经致压因素。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往往切口大, 剥离组织范围大, 组织创伤大。观察组平均皮肤切口长度2 cm, 椎旁肌由扩张系统扩张显露。对照组平均皮肤切口长度5 cm, 电刀切开椎旁肌并剥离, 放置椎板拉钩, 术后椎旁肌瘢痕较大。本研究两组手术术后12个月O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椎间盘镜手术患者术后1、2 d血清CRP浓度以及血清CK活性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患者, 其创伤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 创伤应激反应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对术后恢复更加有利。国内学者邵凌云等[1]选取了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入路最长肌和多裂肌之间进入, 肌肉的附着点无损伤, 不会产生肌肉的失神经支配现象, 术后腰椎不稳及慢性腰痛的发生率低。

微创手术目的在于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疗效的基础上使手术创伤达到最低程度。本临床研究表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术式相比, 不仅减少了手术局部组织损伤, 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 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3]。手术缺点包括:手术操作视野较小, 操作空间小, 周围结构显露不清, 需要一定的熟练度, 手术风险相对较大;由于在镜下操作, 视野比较小, 如果患者合并组织粘连、小关节退变增生严重、椎管狭窄等情况, 则操作难度较大。同时手术需要注意[1]: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②要求术者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 必须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解剖层次关系[4];③术前、术中透视定位, 防止间隙误判;④术中操作仔细小心, 确切止血, 在“无血”环境下操作;⑤术中只需摘除突出髓核, 避免大范围摘除;⑥如术中操作困难, 止血不彻底, 则需改行开放手术。

参考文献

[1] 邵凌云, 何斌.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2):176-177.

[2] Wang M, Zhou Y, Wang J, et al. A 10-year follow-up study on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lumbar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A Central European Neurosurgery, 2012, 73(4):195-198.

[3] Mu X, Wei J, Li P. What were the advantages of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aring with open discectomy: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 8(10):17498-17506.

[4] 赵阳, 纪宗祖.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23):3194-3198.

[收稿日期:2016-03-23]

猜你喜欢
摘除术内窥镜开窗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消化内科进修医师内窥镜教学中的思考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摘除术后复发率的对比
支撑喉内镜下与传统纤维喉内镜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生火取暖要开窗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冬天不开窗闷出一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