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检查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2016-07-26 14:21杨正斌顾学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腹部超声胆囊炎外科手术

杨正斌 顾学锋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检查技术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胆囊炎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中急性胆囊炎患者13例, 慢性胆囊炎择期手术患者2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腹部超声检查, 观察患者胆囊轮廓、颈部、囊壁厚度以及回声情况, 并评估患者胆囊周围粘连情况, 与术中证实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的准确性与术中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病因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前行腹部系统超声检查, 可准确评估患者胆囊粘连程度, 并可准确判断急、慢性胆囊炎病因, 指导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腹部超声;胆囊炎;外科手术;术前检查;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27

胆囊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腹部疾病, 其中急性胆囊炎具有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恶化进展迅速的特点, 而慢性胆囊炎则多为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 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临床提倡及早诊断、明确病因, 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应手术治疗[1]。临床常用术式为胆囊切除术, 但胆囊炎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复杂, 一旦开腹后出现突发状况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预后结局均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胆囊病情、粘连程度以及具体病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2]。本组研究旨在探讨腹部超声检查技术在急、慢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炎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 已通过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 明确诊断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且满足外科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疾病患者。33例患者中男10例, 女23例, 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50.9±9.2)岁, 急性胆囊炎患者13例, 均存在胆囊明显肿大、囊壁增厚以及部分伴胆囊周围积液, 所有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未缓解, 胆囊长径7.5~9.8 cm, 宽3.5~5.5 cm, 囊壁增厚0.35~0.71 cm;慢性胆囊炎择期手术患者20例, 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4.3±3.6)年, 均存在反复发作, 胆囊正常大小或缩小, 囊壁增厚, 胆汁充盈及透声差, 腔内常见结石回声。

1. 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 d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应用本院迈瑞DC-3型彩色超声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设定为2.5~5.0 MHz, 要求患者空腹>8 h, 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以及膝胸卧位, 首先常规扫查患者胆囊观察其形态、大小以及囊壁的厚度、囊内回声情况, 明确是否存在声影或移动度等情况, 评估患者肝外胆道是否通畅, 是否存在梗阻等, 重点扫查患者胆囊周围、Calot三角区域, 观察这两个区域的清晰程度并根据声像特点描述是否存在异常的回声以及胆囊形态、周围组织的异常表现,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胆囊粘连, 并根据声像图明确急性、慢性胆囊炎的具体病因, 并与患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的33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 无死亡病例发生。

2. 1 超声评估胆囊粘连准确性比较 根据胆囊与周围组织关系、Calot三角的声像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胆囊粘连情况, 结果显示1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所见12例出现胆囊粘连, 超声检出粘连11例, 检出率为91.67%;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术中所见14例胆囊粘连, 超声检出13例, 检出率为92.86%。超声检查评估胆囊粘连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超声对急、慢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 根据声像图对所有急、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病因诊断, 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可知, 腹部超声对胆囊炎的病因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术式之一, 虽然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不断推广应用, 但在我国基层医院中缺乏腹腔镜设备及使用条件, 因此开放性胆囊切除术仍为基层医院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 但患者复杂的胆囊病变病情以及周围组织病变势必延长手术用时, 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临床研究表明, 这主要与患者胆囊病变程度、胆囊大小、胆囊周围病情密切相关, 因此为避免术中高危风险事件的发生, 术前对急、慢性胆囊炎病情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价值[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腹部超声评估胆囊粘连准确性与手术所见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超声对急、慢性胆囊炎病因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 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 机械性炎症引发的胆囊炎发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又以急、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最为常见, 而对于急、慢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 胆囊粘连程度对开放性手术术中进程以及患者预后结局具有较大的影响, 并且患者急性炎症期组织水肿的程度与手术成功率密切相关[4]。Calot三角的状态是决定手术困难程度的主要因素, 而通过术前应用超声检查, 虽然无法对Calot三角以及胆囊周围病情进行直接显像, 但可通过观察胆囊形态、周围轮廓以及囊壁声像以及胆囊腔透声差、絮状回声、漂浮光点等特异性声像表现评估胆囊周围以及Calot三角实际情况, 其中以Calot三角显示不清、条索样强回声、胆囊周围积液、胆囊不随呼吸节律运动等特征指标, 作为预测胆囊粘连情况的重要观察指标, 并且结合本组研究声像图发现Calot三角不规则强光带以及清晰程度与胆囊周围粘连程度呈正比, 同时囊壁厚度、囊内回声以及周围积液均对评估胆囊粘连以及急、慢性胆囊炎病因诊断具有一定价值[5]。

综上所述, 对于胆囊炎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前行腹部系统超声检查, 可准确评估患者胆囊粘连程度, 并可准确判断急、慢性胆囊炎病因, 指导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朝锋, 王晓静, 薛洁, 等.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12):920-923.

[2] 罗志芬.超声诊断腹部手术后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临床价值. 吉林医学, 2012, 33(2):245.

[3] 赵鲁文, 赵洪涛, 于爱军, 等.术前超声检查预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2):2541-2543

[4] 夏念信, 邱宝安, 祝建勇, 等. 腹部超声术前预测急性胆囊炎术式的临床价值.临床军医杂志, 2013, 41(11):1137-1140.

[5] 于爱军, 赵洪涛, 赵鲁文, 等. 急性胆囊炎术前超声征象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的关系.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2):

143-145.

[收稿日期:2016-03-21]

猜你喜欢
腹部超声胆囊炎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早做检查,不让胆囊炎胆囊结石“狼狈为奸”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在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上诊断能力对比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宫外孕中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