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07-26 21:30冯遥区德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影响因素

冯遥 区德锦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血液检验质量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8份, 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48份血液标本中, 引起血液检测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54.17%)、标本采集因素(29.17%)、标本检测因素(10.42%)以及标本送检因素(6.25%)。结论 规范血液检测各环节的操作可减小血液检测误差,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液检测;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73

在临床检验科中, 血液标本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物标本, 其检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保证血液标本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十分关键, 然而出于各方面的影响, 血液标本的质量并不能够完全得到有效保证, 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本文通过对收集的血液检验质量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8份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4~10月血液检验质量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8份, 其中男27份, 女21份。

1. 2 方法 48份血液标本在采集前、采集中、送检、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以找到可能引起检验结果误差的相关原因。常规处理检查48份血液标本, 以2500 r/min离心7 min,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检查结果便将情况反馈到相应的科室, 联合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异常血液标本是指某项指标的水平显著增高或减少。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 患者自身因素占54.17%(26/48), 其中患者未空腹采血占25.00%(12/48), 患者处于月经期占18.75%(9/48), 患者采血前剧烈运动占10.42%(5/48);标本采集因素占29.17%(14/48), 其中抽血时间过长占12.50%(6/48), 血液量过少占16.67%(8/48);标本检测因素占10.42%(5/48), 其中标本处理不当占4.17%(2/48), 检测不及时占4.17%(2/48), 抗凝管使用有误占2.08%(1/48);标本送检因素占6.25%(3/48), 其中送检时间过长占4.17%(2/48), 标本剧烈震荡占2.08%(1/48)。

3 讨论

3. 1 患者自身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关调查表明, 由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血液标本误差占到的比例较高[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存在误差的48份血液标本中患者自身因素占54.17%, 其中患者未空腹采血占25.00%, 患者处于月经期占18.75%, 患者采血前剧烈运动占10.42%。进食后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构成影响, 如餐后血浆蛋白质脂肪与糖类等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高。因此, 为保证血液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患者在血液采集前需要禁食8~12 h。经研究证实, 当人剧烈运动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其体内尿素氮含量将会升高, 同时其他酶也会发生相应的波动, 而血中的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增多[2]。而女性在月经时期进行血液检测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减小患者自身因素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应加大相关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

3. 2 标本采集因素及预防措施 体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体位会影响血液循环, 进而导致检测结果异常。研究表明, 体位的变化会使28项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 尤其是与蛋白质相关项目的变化最为显著, 最终造成边缘数据出现异常[3]。如从站立位改为仰卧位, 血浆中的总蛋白、胆红素、钙等水平将会降低, 因此血液采集前应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采血部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血部位选在输液侧肢体会影响到血液的电解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因此为获得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 采血时尽量选择对侧肢体。在血液采集时, 如果缺乏熟练的采血技术, 不仅会增加采血工作的困难, 更会引起血液样本发生凝血、溶血等不良情况, 因此在采血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定针、落针, 避免针尖反复进出于血管, 同时最好不选择与输液相同的血管, 以防止血液发生稀释。

3. 3 标本检测因素及预防措施 在检验时需要结合医院的检测仪器的实际效能与患者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该做好对血液标本的相关指标的评估, 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样本的检验精密度, 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 及时维修出问题的设备, 在检验后要对所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对于异常结果的经验标本要认真纠其原因, 尤其是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根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定期保养及校准相关仪器设备, 校准之前要充分清洗设备的管道, 要彻底清除残留的血液及蛋白质等物质。对于实验室记录的表格要认真填写, 要标注清楚检验的日期、编号以及项目的名称, 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检测数值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 还要明确相关检验人员与校验人员。要对个血液样本进行分类检验, 要充分明确血样的储存条件与储存时间。保存标本时要避免倾斜或晃动, 以免引起溶血现象, 对需长时间存储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存储。

3. 4 标本送检因素及预防措施 拖延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误差的增加, 本文分析中标本送检因素占6.25%, 其中送检时间过长占4.17%。因此采集完血液后应及时将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而在送检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剧烈晃动血液标本, 本组标本剧烈震荡占2.08%。除此之外, 要注意血液标本不可长时间受阳光照射。送检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基本的送检环节常识, 规范操作。

总之, 规范血液检测各环节的操作可减小血液检测误差,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瑞英.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及管理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44):50-51.

[2] 瞿红梅.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6):80-81.

[3] 张国平.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试剂管理探讨.医药前沿, 2014, 4(11):381-382.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影响因素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