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2016-07-26 22:23梁亚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梁亚丽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 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但结合胺碘酮疗法, 其治疗效果将得到大大改善, 建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择优选择。

【关键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29

冠心病心力衰竭按病情性质, 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 因此,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也存在明显差异[1]。尤其前者易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上稍有不慎, 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为此, 作者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43~87岁, 平均年龄(59.2±14.7)岁;平均病程(9.0±1.3)年。

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45~89岁, 平均年龄(62.3±

14.7)岁;平均病程(9.7±1.8)年。所有患者均按照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 均表现为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另经相关检查, 所有患者无碘过敏、甲状腺疾病、窦性心律等相关症状。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检查方法 ①心电图检查:1次/d, 严密监视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 观察ST-T段。②常规检查:24 h严密监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并时刻观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

1. 2. 2 治疗方法

1. 2. 2. 1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①调节盐分摄入量;②氧气机长期供氧; ③口服用药治疗:a.嘱患者每日用餐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5~150 mg/d, 服用3次/d; b.口服地高辛片(国药准字H13021333, 华源众生药业有限公司), 0.125~0.500 mg/次, 1次/d;c.口服螺内酯片(国药准字H32021121, 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1片/次, 3~4次/d;④静脉滴注用药治疗[2]:选择门冬氨酸钾镁(国药准字H20040327,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每瓶含L-门冬氨酸1.7 g, 钾0.228 g, 镁0.084 g, 1~2瓶/次, 滴注前添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 1~2次/d。

1. 2. 2. 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 ①静脉注射用药: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52294, 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 150~300 mg/次, 静脉注射前需对该药物进行稀释, 待稀释完毕后, 控制推注速率, 20~30 min内结束推注; ②泵入胺碘酮1 mg/min, 连续6 h。此后, 减缓泵入速率, 维持在0.5 mg/min, 连续3 h, 最后换成口服用药, 600 mg/次, 3次/d[3]。

1. 3 疗效评价标准 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据心电图结果显示, 患者期前收缩减少>9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据心电图结果显示, 患者期前收缩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有所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21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中显效10例, 有效13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5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 下腹部疼痛4例, 腹泻1例, 视力模糊5例, 异常无力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中出现下腹部疼痛2例, 异常无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老年心血管疾病, 多年来, 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严重阻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据相关报道显示[4], 近80%的患者频繁出现为心室早搏, 且50%的患者表现为短暂室性心动过速, 甚至产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所有参与救治的人员, 尤其护理人员应严密监视患者的临床变化情况, 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抢救。根据本院无创心功能参数测定结果可知, 心功能较低的患者, 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大。因而, 常规治疗已无法满足预期治疗效果, 且常规治疗药物对患者产生心律失常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极为不利。

胺碘酮药物作用机体后, 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 促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阻断折返环以及消除折返激动, 并促进心室肌传导。胺碘酮无负性肌力作用, 可调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 胺碘酮还具有纠正血流紊乱、改善心肌结构重塑等作用。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疗法联合胺碘酮疗法,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江温[5]的报道一致, 据此可说明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上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常规疗法的治疗效果欠佳, 但结合胺碘酮疗法, 其治疗效果将得到大大改善, 建议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择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小静, 侯俊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162-163.

[2] 王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5, 2(23):4794.

[3] 袁园, 齐国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4, 1(11):1208.

[4] 尹进.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2):10-11.

[5] 李江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 5(12):738-739.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