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6-07-26 22:32崔丽丽李建斌郭喜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替硝唑牙周炎临床效果

崔丽丽 李建斌 郭喜萍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139例口腔科住院治疗的牙周炎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替硝唑组(59例)和米诺环素组(80例),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米诺环素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6.25%明显高于替硝唑组72.88%(P<0.05), 同时米诺环素组患者牙周炎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BI)、牙龈附着水平(AL)和菌斑指数(PLI)等指标(2.78±0.44)、 (0.65±0.10)、(2.25±0.61)、(0.78±0.15)明显优于替硝唑组(3.31±0.50)、(1.75±0.37)、(3.37±0.58)、(1.46±0.22)(P<0.05)。结论 与替硝唑局部用药相比, 盐酸米诺环素局部用药在治疗牙周炎方面临床效果更佳明显, 且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炎指标, 促进病灶早日康复。

【关键词】 替硝唑;盐酸米诺环素;牙周炎;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34

牙周炎症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牙齿疾病, 是引起人们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轻度的牙周炎患者予以机械治疗。而随着牙周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其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加重, 牙周袋明显加深, 仅仅采用单纯的机械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同时牙体和牙龈组织中的致病微生物也难以得到完全清除[1]。近几年来, 随着抗菌药物在牙周炎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局部予以抗菌药物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牙周炎的新型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139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 并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139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近15 d内无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史、牙龈充血和血肿, 牙周袋深度>5 mm。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替硝唑组(59例)和米诺环素组(80例)。替硝唑组男29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40.5±13.7)岁, 患病时长7~30 d, 平均患病时长(24.1±5.9)d;米诺环素组男38例, 女42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41.7±13.9)岁, 患病时长6~33 d, 平均患病时长(24.5±6.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替硝唑组患者予以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 1次/d,

1 g/次, 初次加倍, 1个疗程为3 d。米诺环素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患者全口牙进行洁治以及卫生宣教7 d后, 予以牙龈下洁刮治疗, 并使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对牙周袋底部进行交替冲洗, 随后予以隔离和干燥处理, 同时将0.5 g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装入专用注射器中, 注入牙周袋底处, 速度保持缓慢, 至软膏略约溢出, 告知患者用药后勿漱口和喝水, 食用食物后切勿用力, 治疗1次/周, 4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PD、GBI、AL和PLI等牙齿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痊愈指患者疼痛感和牙龈肿胀等全部消失, 临床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指患者牙龈肿胀程度和疼痛感较前有所缓解, 临床各项指标均较前有所好转;无效指患者疾病未见好转。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米诺环素组患者痊愈50例, 好转

19例, 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69/80);替硝唑组患者痊愈23例, 好转20例, 无效1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2.88%(43/5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 P<0.05)。

2. 2 治疗后牙齿指标比较 替硝唑组患者PD、GBI、AL和PLI等指标值为(3.31±0.50)、(1.75±0.37)、(3.37±0.58)、(1.46± 0.22);米诺环素组患者分别为(2.78±0.44)、 (0.65±0.10)、(2.25± 0.61)、(0.78±0.15)。米诺环素组治疗后牙齿指标明显优于替硝唑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轻度牙周炎患者常采取机械单纯治疗, 然而该种方法仅对牙齿上附着菌斑发挥清除作用, 而对牙齿内部细菌无法清除[2]。而牙齿内部细菌为引起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主要细菌为厌氧菌, 因此临床治疗牙周炎的关键措施为对牙齿内部细菌进行清除。

盐酸米诺环素主要成分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可对牙龈下细菌和菌斑发挥较好的清除作用, 并且对胶原酶和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到抑制作用, 减少牙槽骨的吸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遇水时可变硬, 进而形成网孔状薄膜, 使药物以缓慢速度在牙周袋进行释放, 并使其局部保持稳定浓度, 药物作用时间持久。此外, 盐酸米诺环素还可降低牙槽骨的吸收速度, 治疗可保持较长时间。刘敏等[3]研究报道, 替硝唑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使用在治疗牙周炎方面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单用替硝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米诺环素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PD、GBI、AL和PLI等指标明显优于替硝唑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与替硝唑局部用药相比, 盐酸米诺环素局部用药在治疗牙周炎方面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且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炎指标, 促进病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普武, 顾明. 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海南医学, 2014, 25(1):99-100.

[2] 邹红.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碘甘油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9):67-68.

[3] 刘敏, 曲进.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治疗老年牙周炎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7):3223-3224.

[收稿日期:2016-02-01]

猜你喜欢
替硝唑牙周炎临床效果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价值评价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