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2016-07-26 22:39李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糖尿病

李巧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降糖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 (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 (18.33%)(P<0.05)。结论 口服降糖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糖尿病;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43

糖尿病属于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 并且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 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 而我国就占到了 3000万, 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至关重要[1]。本文以本院收治的 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1~10月本院收治的 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满足糖尿病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 35~77岁, 平均年龄 (51.5±8.5)岁,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病程 (6.4±2.1)年;实验组中男 34例, 女 26例, 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 (51.9±8.6)岁, 病程 4个月 ~12年, 平均病程 (6.6±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 然后为其提供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拜糖平 25~50 mg/d, 随后1周增加50 mg至100~200 mg/次, 3次/d, 最大剂量为200 mg/次, 而实验组患者治疗药物用量同对照组, 服药方式由注射改为口服。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出现明显好转, 血糖水平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未见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 41例显效(治愈出院), 18例有效, 1例无效(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对照组20例显效(治愈出院), 32例有效, 8例无效(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7%(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 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 1例低血糖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 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 4例低血糖症状、3例白细胞减少、2例肝功能异常、1例乳酸性酸中毒、1例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 其一般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及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诱发, 从而导致机体胰岛功能减退, 诱发蛋白质、糖、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功能紊乱。目前,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一类问题。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饮食和运动治疗为辅,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体质量指数、有无并发症、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主要降糖药物有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5大类, 其中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二甲双胍隶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 其不仅能够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而且还能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具有一定降血压、降体重、降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的效果[2], 备受广大医疗机构和患者青睐。但是二甲双胍对于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 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阿卡波糖隶属于 α-糖苷酶抑制剂, 其能够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促进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格列齐特属于磺脲类药物, 其是 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 其能够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提高外周组织的活性, 降低餐后高血糖症状, 对于空腹血糖具有很好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此外还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力, 降低血小板聚集,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但是不同的用药方式其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8.33%)高于对照组 (86.67%)(P<0.05)。与此同时, 口服降糖药物还能够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低于对照组 (18.33%)(P<0.05)。

综上所述,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临床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选择合理的药物种类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雪香, 林茴, 李玉珍. 我院 2011~2013年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探析. 海峡药学, 2015, 14(5):104-405.

[2] 谢梅, 胡正波, 徐春红. 2009年至 2011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中国药业, 2013, 2(16):55-56.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