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药物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7-26 22:39申志刚石卫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申志刚 石卫娟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麻醉药物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作用。方法 78例肿瘤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9例。术后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合托烷司琼静脉镇痛,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托烷司琼静脉镇痛。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3.6±0.9)、(3.5±1.0)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0)分、(2.6±0.7)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地佐辛在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术后镇痛, 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且患者用药安全性高, 是理想的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镇痛的方法。

【关键词】 妇科肿瘤手术;静脉镇痛;佐地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44

目前, 腹腔镜在妇科肿瘤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麻醉应用上, 必须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不能使用传统硬膜外术后镇痛, 这给患者术后镇痛带来了一定难度。芬太尼是常用的术后镇痛的药物, 但临床研究指出, 芬太尼可引起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影响效果[1]。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麻醉药物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 观察其镇痛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肿瘤手术患者, 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34.4±7.8)岁;其中, 宫颈癌行宫颈癌根治术39例, 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24例, 子宫内膜癌行根治术患者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9例。

1. 2 排除标准 消化道溃疡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液疾病患者;严重心功能衰竭及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及其他精神类药物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史患者。

1. 3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禁食12 h, 禁水8 h, 术前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 全身麻醉。麻醉前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 0.5 mg阿托品, 采用0.15~0.20 mg/kg

咪唑安定及4~5 μg/kg芬太尼、1.5~2.0 mg/kg丙泊酚、0.10~ 0.15 mg/kg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 间歇行正压通气, 调节潮气, 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及间断吸入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时给予新斯的明及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作用。术后观察组采用0.6 mg/kg地佐辛联合0.1 mg/kg托烷司琼进行静脉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15 μg/kg芬太尼联合0.1 mg/kg托烷司琼进行静脉镇痛。持续剂量2 ml/h, 自控剂量1.5 ml, 最高剂量8 ml/h, 锁定时间10 min。

1. 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及治疗期间(指术后镇痛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9分为重度疼痛, 10分为剧痛。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术后4 h与12 h VAS评分分别为(3.6± 0.9)分与(3.5±1.0)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4 h与12 h VAS评分分别为(2.5±1.0)分与(2.6±0.7)分, 两组患者术后4、12 h VA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问题出现, 但对照组发生恶心4例, 呕吐5例, 头晕4例, 不良反应发生1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1例, 呕吐1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机体受到手术的侵入性损伤刺激后, 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 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术后产前及由此产生的应激性反应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2]。研究指出, 成年女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男性的2~4倍, 尤其是腹部手术,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因此, 有效的术后镇痛, 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这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 术后镇痛的方法较多, 但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 在有效镇痛的前提下,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十分重要。

目前, 术后多采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痛药物, 如吗啡和芬太尼, 但该类药物通过兴奋μ受体产生脊髓以上镇痛, 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地佐辛是一种新型完全人工合成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 其具有激动-拮抗的作用, 主要激动分布于大脑、脑干及脊髓的κ受体, 同时拮抗κ受体, 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 因此副作用也明显减少。地佐辛是一种不典型μ逐级体依赖的阿片类镇痛药, 可使胃肠道松弛,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临床研究指出, 虽然地佐辛在抑制呼吸的作用上低于芬太尼, 但是其同样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 在应用上应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适当给予氧疗[3]。在术后镇痛上, 地估辛具有起效快、作用力强、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低等优势, 较吗啡、可待因、芬太尼等镇痛效果更佳, 不良反应更少。

妇科肿瘤手术一般创口较大, 易引起切口部位及组织释放、生成多种化学、细胞因子, 参与激活、调制伤害性感受器, 引起患者机体发生明显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本组研究中, 通过采地佐辛联合托烷司琼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发现,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但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问题, 较为安全。

总之, 地佐辛在应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术后镇痛, 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且患者用药安全性高, 是理想的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镇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蓉, 王丽君, 顾连兵. 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分析.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3): 234-236.

[2] 田金波. 不同麻醉药物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吉林医学, 2011, 32(12): 2358.

[3] 曹晓芳. 地佐辛与吗啡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3):91-92.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