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6-07-26 22:56王海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内镜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

王海兵

【摘要】 目的 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2.3)d,

住院平均费用为(6835±340)元,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7)d、(8340±45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4、16.7342,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3±4.7)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5.8)分(t=6.3540, P<0.05)。结论 针对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通过实施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规范实施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策略, 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手术不良反应不良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息肉摘除术;内镜;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66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 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表现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 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严重者可引起糜烂或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 针对胃息肉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内镜息肉摘除术, 而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是保证手术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胃息肉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实验室、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32.4±4.3)岁, 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33.2±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按照胃息肉常规诊疗标准,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宣传教育等, 以患者为中心, 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制定护理方案[2], 具体包括: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安排医院医生、护士及检验师和药剂师组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状态来实施。以时间为横轴, 以入院指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个人生活自理及社会技能训练等护理内容为纵轴, 制定护理日常表, 按路径表有效开展护理工作。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每日评估与教育。按照患者住院时间为标准积极制定入院至出院的路径护理。入院后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休息、探病制度, 并进行入院评估[3]。术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知识宣教,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制定出院护理措施。嘱患者家属严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要及时根据情况和紧急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并在变异项目分析记录栏中做好记录。嘱患者遵循医嘱, 按照要求用药, 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护理人员要做好治疗跟踪, 定期随访,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护理人员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配合术后治疗的好处,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日常护理配合方法。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并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分, 评分项目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措施实施情况等, 满分10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2.3)d, 住院平均费用为(6835±340)元,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7)d、(8340±45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4、16.7342,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3±4.7)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5.8)分

(t=6.3540, P<0.05)。

3 讨论

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 发病时间缓慢, 早期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存在多种严重的临床症状, 通过X线胃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可发现并确诊。目前, 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针对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方式, 而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手术疗效, 更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针对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通过实施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规范实施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策略, 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手术不良反应不良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2):77-78.

[2] 张杏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胃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4):2235-2236.

[3] 刘仪. 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5):38-39.

[4] 郜丽霞, 程雪霞, 汪洁, 等. 无痛胃镜下胃息肉摘除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3):32-33.

[收稿日期:2016-03-10]

猜你喜欢
内镜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