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稻高效栽培技术

2016-07-27 07:42陈学年朱延年郭正霞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水稻

陈学年 朱延年 郭正霞

摘要:水稻是灌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潜力大,抗灾能力强。多年来,灌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与农村工作,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插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该文主要探讨高效高产机插水稻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中国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机插;高效

1 培育壮秧

1.1 播前准备

1.1.1 品种选用。选用大穗矮秆、分蘖能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如连粳7号、连粳11号等。

1.1.2 物资准备。按每盘播种150g进行计算,每亩大田需准备秧盘25-30张,常规粳稻种子4-4.5kg,以及若干数量的无纺布。

1.1.3 种子处理。晒种1-2天,采用风选或盐水法选种后,每亩用25%咪鲜胺2mL+10%浸种灵2mL+10%吡虫啉10g加水5kg搅匀,浸稻种4kg,浸种48-60h,浸后不要淘洗,直接播种,不催芽。

1.1.4 苗床选择。选择灌溉条件好、交通方便,土壤松软肥沃的地块作为秧田,并按秧田:大田比为1∶80-100备足秧田。

1.2 苗床耕整要求

采用干整作畦,畦宽1.4-1.5m,沟宽20-30cm,每亩施45%高效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

带水翻耕耙平,以沟深15-20cm开沟起畦做好秧板,四周开好围沟,做到排灌方便。接着排水晾板,铲高补低,做到板面沉实不陷脚,平整无高低,无残茬杂物,秧板整齐沟边直。

播种前1-2天用9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kg/亩,兑水泼浇或者喷雾,进行土壤灭菌,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烂秧病的发生。

1.3 营养土配制方法

1.3.1 传统营养土配制方法。每亩大田需准备营养土0.1m3。在入冬前开始培肥,每亩秧田施土杂肥2000kg以上,开春后每亩施用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30kg,在适耕期连续旋耕2-3次。播种前一个月选土并于睛天进行堆闷,覆膜,播种1-2天每100kg细土拌壮秧剂1.5kg,起到培肥、调酸、助壮作用,并进行过筛。

1.3.2 用基质配制营养土主要方法。每亩大田准备营养土50kg,按照基质:细土比为1:2的比例进行配制。或者采用基质上覆土播种方法,也可用全基质播种。

1.4 播期安排

根据小麦腾茬时间和秧龄推算播期。机插稻秧龄严格控制在16-20天范围内,我县小麦在6月20日左右腾茬,预计机插稻适宜播期在5月底至六月初。

如果大面积进行播种,特别是集中育秧,应根据插秧能力,分批落谷,每期间隔2-3天。“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1.5 精量播种

1.5.1 播种量。以秧苗3.0-3.5叶移插推算,每盘以干种计算,常规稻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30-150g/盘,每平方厘米成苗2-3株。

1.5.2 播种要求。①人工撒种:先将秧盘整齐紧密平铺秧板上,然后将营养土或基质铺撒于秧盘里,厚度2-2.5cm;接着,按盘精量播种,分次匀播,再均匀撒上营养土,以盖没种谷为宜,厚度3-5mm。

②机械播种: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盖土四道工序,摆放到畦面上,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防止秧板水分不足影响出苗,使床土湿透,畦面不上水,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盖好无纺布。

1.6 秧田管理

1.6.1 播种出苗阶段。水稻播种后气温上升较快,日平均温度在23-25℃,加盖无纺布基本上满足水稻出苗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1.6.2 秧苗期。齐苗后,控水练苗,秧板不发白,不浇水,午间叶片微卷再上跑马水,并及时排干。练苗三、四天后,于晴天早上揭去无纺布。此后,在水分管理上,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

1.6.3 蹲苗期。在移栽前4-5天施肥并控水蹲苗。每亩施尿素15kg作为送嫁肥。

1.6.4 肥水调控。①在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间,在上水期间施用断奶肥,每亩施用尿素5.0-7.5kg和45%高效复合肥15kg。

②生化控苗。水稻机插稻秧苗的控制主要依靠控水来控制株高,在水分失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多效唑化控。为防止秧苗串长,可于秧苗2-3叶期用15%多效唑600-800倍液均匀喷雾。

③防止高温灼伤:前期要加强练苗,防止高温灼伤;要掌握天气情况,特别是中午温度达到33℃以上时,于晴天上午上水护苗。

2 提高机插质量

2.1 麦秸全量还田对整地、施肥的要求

秸秆还田要求:以小麦产量400kg/亩计算,每亩产生秸秆约500kg,在土壤中吸收一定氮肥后腐熟分解转变为有机质,供水稻中后期利用。

整地与施肥要求:上水泡田2-3天后,保持土壤薄水层,每亩施用复合肥20-25kg,尿素20kg,再使用中型拖拉机旋耕,保持深度在15cm以上,使土肥草充分融合,形成上虚下实的良好结构,田面高处见墩、低处见水,达到田面平整,高低差不超过2cm。面积大的田块,每隔7-8m梳理一条丰产沟,力求上水快,排得快。

2.2 插秧前调试与插秧要求

插秧前调试:在插秧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行距调整为30cm,株距调到11.7cm,插秧机切块面积1.75cm2。土质偏黏的田块,整田后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沉实,待基本沉实后栽插,防止深插和泥浆将已栽的秧苗推倒。

2.3 提高机插质量

2.3.1 保证密度。每亩大田1.9万穴,平均每穴5个苗,基本苗为8-10万/亩。

2.3.2 适当早栽。小麦收获后,力求早打水,选择晴天早晨或下午进行机插,避开中午高温或雨天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力求早栽早管。

2.3.3 作业要求。一般选择南北走向,行宽一致,行线笔直,应尽量浅栽,机插深度以不大于20mm为宜,确保秧苗不漂、不倒,秧苗应稳、直、不下沉。栽后3-5天,防止高温烫苗,遇到高温天气保持平沟水,不建立水层。

2.3.4 查苗补缺。机插完成后,对田头及转弯等秧苗不足地方,进行人工补苗,做到整个田块均匀、整齐、苗足。

3 机插稻大田管理要点

3.1 机插稻水浆管理

3.1.1 活棵期。栽后2-3天内保持浅水层以护苗活棵,栽后3-7天实行间歇灌溉,每次待土壤水分自然落干后再上水。

3.1.2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把握。有效分蘖期是水稻获得足够穗数的关键时期,过了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发生的是无效分蘖,大面积生产上有效分蘖期在适期移栽后25-30天。

3.1.3 分次轻搁田。搁田方法:移栽15天后排水轻搁田,就是每次水排干后晒田2-3天,约为0.5个叶龄。当0-5cm土层的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再覆水,对于5个节间的中稻品种,在倒6叶期至倒3叶露尖前,进行2-3次轻搁。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分蘖期要多次露田,促进秸秆腐烂,防止稻苗根部中毒。

3.1.4 水分管理。孕穗期到扬花期对水分要求严格,必须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不可缺水,如搁田没有达到要求,要多次晒田,力求使土壤达到清水硬板。灌浆结实期,保持湿润,养根保叶,提高粒重,直到收获前7-10天断水,防止断水过早,影响产量与品质。

3.2 机插稻肥料运筹

3.2.1 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移栽后5-7天追施尿素5kg作为返青肥,栽后10-12天追施分蘖肥尿素15kg,45%高效复合肥10-15kg。基蘖肥约占总量的70%。

3.2.2 穗肥施用量。穗肥占总量的30%,秸秆还田后产生的肥料,于后期不断释放,供应穗期使用。

3.2.3 促花肥的使用。在搁好田的基础上,施用促花肥,促进大穗的形成。于叶龄余数为2.5-3.0时,即抽穗前25天左右每亩施45%的复合肥10kg和尿素5kg。中熟中粳品种在搁田复水后施用,早熟品种可以带肥搁田。

3.3 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3.3.1 除草。采取二次封闭防治法。大田整好后,插秧之前保持水层每亩撒施35%苄嘧·丙草胺100g封闭除草,保持水层3-4天,插后7-10天施用50%苄嘧·苯噻酰80g,保持水层4-5天。

3.3.2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情报,结合天气、苗情,依据防治指标,掌握病虫敏感期和水稻关键生育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做到适期适量用药。突出抓好水稻破口抽穗期两次用药,综合防治穗颈瘟、纹枯病、三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