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章钜联话的美学特质及影响

2016-07-29 03:22张小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张小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昌 330077)

论梁章钜联话的美学特质及影响

张小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昌 330077)

摘要:梁章钜联话系列开启了联话写作的范式,标志着楹联艺术思考的自觉和成熟,直接启迪了晚清、民国时期的联话思想。梁章钜把“雅”作为第一性的审美要素,从楹联的思想、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构筑了以“浑、典、古、重、大、质”为基础,雅为核心的踵事典雅的审美趣味;同时,他认为,在楹联之中,情与文要兼顾,由此衍生出情文相生、气味统摄的审美境界。梁章钜在楹联品评中认同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刚为主、刚柔兼济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梁章钜;联话;美学特质

学界研究梁章钜思想、治学、为政、著作、藏书等不乏其人,研究梁章钜联话者少之,研究其联话美学思想则少之又少。然则,梁章钜联话在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楹联丛话》开联话范式,在我国联话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作一问世,便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各省皆有翻刻本”[1]625,“一时颇为纸贵”[1]705。梁章钜后来又陆续辑成《楹联续话》《楹联剩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下文统称为“联话系列”)。联话系列构建了梁章钜的联话大厦,使一直处于文学边缘的楹联有了理论支撑,对晚清楹联直抵峰巅实有开辟之功。联话系列并没有沉湎于事实罗列或现象描述而忽略理论分析与逻辑抽象,正是抽象化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和审美标准的阐释,使楹联的美学命题和范畴得以提出,联话系列的理论价值得以体现,这也标志着楹联艺术思考的自觉和成熟。但草灰蛇线,需要我们去拾掇。

一、联话的美学思想

(一)雅为核心,踵事典雅的审美趣味

梁章钜首先肯定了“雅”这一传统审美趣味,把“雅”作为第一性的审美要素。他从楹联的思想、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提出“雅”这一标准。与“雅”相对的是“俗”,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视角来考察,“雅”和“俗”范畴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梁章钜对楹联的审美追求,“雅”是创作目的,也是欣赏标准;而“俗”作为铺垫性的范畴,作为被否定的方面而存在,成为不可缺失的对应性对象。《楹联丛话·卷之十二》:“大抵戏台联庄谐并宜,但忌俗耳。”“俚”“佻”也是“俗”的表现形态,梁章钜对此也予以摒弃,如《楹联续话·卷四》:“余嫌其词太俚,未之录也。”《楹联丛话·卷之十二》:“……语尚近雅。时人又有自出新制者,未免纤佻。”然而,梁章钜并不是单纯地以“俗”衬“雅”从而体现“雅”的厚重的美学涵盖。在他的联话系列中,“雅”的表现形态包括:“浑雅”“雅驯”“庄雅”“稍雅”“古雅”“雅谑”“温雅”“典雅”“雅饬”“高雅”“雅切”“工雅”。这其中除“雅切”“工雅”侧重于创作方法外,其余的都是梁章钜楹联“雅”的各种美丽风姿。一些风姿各异的楹联因为梁章钜以“雅”为核心的楹联审美趣味而摇曳在联话系列的各个场所。因“浑”而“雅”,因“庄”而“雅”,因“古”而“雅”,因“典”而“雅”,因“温”而“雅”,因“驯”而“雅”。试看梁章钜楹联品评:

“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尤为浑雅。《楹联丛话·卷之一》

衡山远在南服。读《衡岳志》一册,亦绝少佳联。录其词旨庄雅、足与灵山相称者云。《楹联丛话·卷之六》

近人有掇取“说文”中字句,集成对偶,名曰《说文凝锦录》,皆汉以前文字,古雅可喜。今摘录其最工者百馀条,以广见闻云。《巧对录·卷之二》

“四朵兆金瓯,是二千石美谈,不因五色书云,谁识名流皆五马。万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旧,若溯三贤谥典,合将祠额署三忠。”时罗茗香亦拟一联云:“胜地景芳徽,卅载三贤俱典郡。同龛昭祀典,两文一献共称忠。”……此前后两联俱见典雅,非不学人所能办,当不让李兰卿独步於前矣。”《楹联三话·卷上》

“梦且得官原瑞物。呼之为寿亦佳名。”温雅可诵。《楹联续话·卷四》

近日坊间有《古今巧对汇钞》之刻,为张逢源及其徒刘凤枝所辑,不详何许人也。词多近俚,又不注所据何书,殊不足尚;惟俚而巧,亦有可为启蒙之助者。兹稍为抉择,存其尤雅驯若干联如左。《巧对录·卷之八》

联话系列中类似品评随处可见。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又知梁章钜联话系列中“浑、古、典、庄、温”与“重、大、质”是分工不分家,常常相互融合,相得弥彰。如《楹联三话·卷上》:“庄重不佻,与题相称。”“庄”与“重”并举,因“重”而“不佻”,又知“佻”与“雅”相对,“不佻”即“雅”。因此,“重”成为支撑“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楹联丛话·卷之二》:“‘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文选句)。下有风雅,上有日星(唐文)。'亦典重不佻。”

又如,《楹联丛话·卷之十一》:“汉碑句皆质重,蔚然古香。余斋所藏颇多,因偶集为楹联云。”因“质重”所以“古香”,在梁章钜的联话里,“古”与“雅”为同一系列范畴,这里通过“古”把“质重”与“雅”打通。《楹联续话·卷二》:“‘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又自撰堂联云:‘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语皆近质而实,足以训俗。”“质”可以“训俗”,梁章钜再次迂回证明“质”与“雅”的相通。

再如,《楹联三话·卷下》:“庄重浑成,真可入余《联话》也。”“庄”“重”“浑”相互交织。《巧对补录》:“张南山维屏《诗人徵信录》云:彭文勤公经进稿,其中多属对工整、典重浑成者,偶录数则于后,亦可为初学开拓心胸之助。”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梁章钜已经把“典”“浑”“重”糅为一体。还如,《楹联丛话·卷之十二》:“厕不必联,然如此雅切大方,亦自可喜。”“雅”与“大”同举。

综上所举,透过丝丝痕迹,我们可以认识到梁章钜建构在“浑、典、古、重、大、质”上的以“雅”为核心的厚重的审美趣味。

(二)情文相生,气味统摄的审美境界

梁章钜认为,楹联之中,情与文要兼顾。《楹联丛话·卷之九》:“‘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让,利勿交征,仁义而已矣,孝弟而已矣。大祭岁惟一举,极展诚抒敬,不过信宿,孚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情文兼到,颇能动人。”兼顾“情”与“文”时还要做到二者的有机契合,只有这样,楹联才能动人,这就是“情文相生”。只有“情文相生”的楹联才极具感染力。《楹联丛话·卷之十二》:“‘渌水漾丁帘,增我辈闲中风致。名园依丙舍,祝君家看到云仍。'虽无深意,而情文斐亹,自足动人。”我们还应该知道,在梁章钜看来,“情”与“文”相辅相成,相互给对方催生新的美质。《楹联三话·卷下》:“‘媵随妻来,转令我思妹子。母以子贵,居然婢作夫人。'颇为情文交至”。于梁章钜而言,“情”与“文”有机契合的背后是“情”高于“文”,“情”对“文”的驾驭。《楹联丛话·卷之十》:“‘缘尽先离,伤心卌载荆枝,漫说来生还有约。事多未了,回首七旬萱荫,敢言已死便无知。'一字一泪,情深于文矣。”《楹联三话·卷下》:“‘感旧琴亡,一恸空余呼子敬。酬知剑在,九原何处觅徐公。'语虽平近,而情极有余。”

有清一代,桐城文气之说雄踞文坛,治文颇深的梁章钜不可能不受其濡染、浸润,梁章钜把这种濡染所得植入他的联话。“气”指作者的天赋、个性、气质和人格修养等,体现在楹联中,便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力量或基本格调(即气势),或雄奇,或凑泊,或高阔,或邈然。如联话系列中:

“隐钓风分七里濑。品诗意到六朝人。”雅切其姓,且老气纷披也。《楹联丛话·卷之七》

“前杜氏而好《春秋》,仗义宣威,此老原非徒左癖。后岑侯而镇荆楚,奉词伐罪,彼苍何忍听彭亡。”词气并岸异不凡。《楹联续话·卷一》

“禄山、庆绪悍然其无君父,当年即破孤城,效忠乱贼,曾邀富贵之几时?令狐、尹奇不幸而有子孙,今日试登双庙,下拜先生,将置祖宗于何地?”余最喜其词气激昂,今约五十余年,犹识不忘。《楹联续话·卷一》

老气、不凡之气、高阔之气于此可见。

“味”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韵”“趣”“格”等范畴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联话系列也借用了诗词批评中这一常用的范畴:

“尔无文字当安命。我有儿孙要读书。”简而有味。《楹联丛话·卷之八》

“事出于公,诸君何妨至室。吏原非俗,我辈还要读书。”皆真朴有味。《楹联丛话·卷之八》

“明月双溪水。春风满县花。”雅切兰溪而有余味。《楹联续话·卷二》

“办事人多能事少。爱民心易治民难。”下七字独沉著有味,真格言也。《楹联续话·卷二》

“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语虽浑成,终觉太质而鲜味。《楹联续话·卷三》

楹联文字不是无情物,没有感情注入,就没有了生气、活力。感情的凝注使得楹联内气充盈,散发出一种张力,带有强烈的震撼与吸引力。这种“气”的凝聚、“情”的贯注得有一个承载体,他们之间得有一个胶着的契合点,每一方增损都无一例外地影响着楹联的整体艺术魅力。感情的饱满,造成了气势的充盈;气势的充盈,使得感情传达得淋漓尽致。当这一切达到完美的契合境界之后,给人难以言状的悦在心中、香在口气、爽在神中的真实表达,只有一个“味”字才能涵盖。有一点还必须指出的是,联话系列中,梁章钜对“浑成”之态的楹联也极为赞赏,但“浑成”较之“味”终是略逊一筹。《楹联续话·卷三》:“语虽浑成,终觉太质而鲜味。”

(三)以刚为主,刚柔兼济的审美风格

我们以为,空间境界的阔大和力量的巨大,是雄浑崇高壮美的两大根本特征,凡可称为雄浑、崇高壮美者,必具有此两大特征或者两大特征之一。在这里,我们把梁章钜眼中的雄浑壮美统称为刚性美,与之相对的则归为柔性美。在梁章钜联话系列中,雄伟、壮、伟、阔大、旷达、岸异不群、不凡等皆与阳刚之美是相近的范畴,它们之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差别,但主要的美学内涵指向是大体相近的。隽、秀、丽、柔、秀丽、工丽、秀美、秀整、清丽等与阴柔美范畴之间的情况也类似。遍阅联话系列,我们会发现梁章钜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其中又以刚性美为主要质素的楹联美学倾向。

首先,阔大、壮伟是梁章钜一生孜孜以求的刚性美境界。论及“阔”的如:

岳阳楼中有一联,颇壮阔,句云:“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楹联丛话·卷之六》

“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义亦阔大。《楹联丛话·卷之八》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气象高阔,设想奇创,对仗亦新而稳,与寻常楹联蹊径迥乎不同。《楹联续话·卷下》

论及“伟”的如:

“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特壮伟,至今不忘。《楹联丛话·卷之七》

采石太白楼中有齐梅麓集句一联甚伟。出语云:“紫微九重,碧山万里”。即太白集中句。对语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楹联续话·卷二》

论及“壮”的如:

“惠陵烟雨,涿郡风雷,在昔埙箎兴一旅。魏国山河,吴宫花草,于今蛮触笑三分。”语颇壮丽。《楹联丛话·卷之一》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语皆悲壮。《楹联丛话·卷之四》

太白楼中联句……语皆壮,然只是作太白赞耳,于楼何涉乎?《楹联丛话·卷之六》

扬州名胜,以平山堂为最著;平山堂诗,以王荆公“一堂高视两三州”一律为最佳;平山堂楹联,以伊墨卿太守“隔江、诸山”十字为最壮。《楹联三话·卷上》

梁章钜对刚性美的崇尚还表现在他对楹联的载体书法的赞许中。他的集字联甄选的是那些笔力中透出雄伟之气的碑帖。《楹联丛话·卷之十一》:“柳诚悬所书《元秘塔铭》,雄伟奇特,最宜于作楹联。”就梁章钜所见,外在气势雄伟的书法才能与他的“词翰双美”相称。再如,《楹联丛话·卷之六》:“僧堂有伊墨卿太守联云:‘龛收江海气。碑出鱼龙渊。'下句谓《瘗鹤铭》也。语亦傑创,而分书尤奇伟,直逼汉京,当入焦山长物志也。”《楹联丛话·卷之十一》:“颜鲁公《争坐位帖》字不及寸,而拓作大字,则有雄伟之观,胜于临摹他迹。近有集帖字为楹联者,语亦岸异不群。”梁章钜崇尚刚性美的表现诸如“岸异不凡”“语意旷达”“雄伟奇特”,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梁章钜对柔性美的兼采则集中体现在为数不多的楹联品评作品中。因此,准确地解读这类楹联品评,是了解梁章钜美学风格的多样化统一的关键。我们认为,问题不在于一般性地指出梁章钜选辑了多少柔性美的楹联,而在于深刻理解梁章钜的柔性美的楹联与他的刚性美的楹联是有机统一的。

“花宴琼林,温仲舒由大魁秉政。堂开昼锦,王文献以宰相养亲。”亦庄丽得体。《楹联丛话·卷之九》

真州察院,旧盐政按部时掣盐公所,内有戏台。曾宾谷中丞燠有集句联云:“粉泽大猷,元黄裨说。云霞万影,丝竹千声。”戏台联之庄丽,无逾此者。《楹联续话·卷四》

梁章钜的“丽”不是单纯纤细、纤丽或者说绮丽,带有柔性特质的楹联只有与刚性相互映衬才为梁章钜青睐、推许。我们这样说并不代表梁章钜一律摒弃柔性美的其他形态。梁章钜眼中,不乏柔性美的“丽”的婀娜身姿:

梁文庄公诗正既相后,嵇文恭公赠联云:“秋圃黄花韩相国。春风红杏宋尚书。”台阁颂扬语,又何其妍丽也。《楹联丛话·卷之九》

西湖有花神月老祠。魏滋伯联云:“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穠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丽语柔词,与题相称矣。《楹联三话·卷上》

“田鼓祝桑麻,丹荔黄蕉隆肸蠁。云旗迴岛屿,珠宫贝阙奠灵长。”可谓工丽。《楹联丛话·卷之三》

总的来说,联话系列中柔性美楹联的数量远不及刚性美楹联数量。从梁章钜对刚性美楹联精到细致的品评和他对柔性美楹联的精严选择中,我们足可以领会到梁章钜以阳刚为主的审美风格。

二、联话的影响

梁章钜以后,联话领域涌现出很多批评家,如梁恭辰、李廷鉽、林庆铨、雷瑨、李承衔、王堃、朱应镐、林宗泽、赵曾望、刘大白、陈方镛、吴恭亨、窦镇、李澄宇、陈子展等,他们在梁章钜的基础上有继承、有创新,共同开创了联话的繁盛局面。梁章钜之后,《楹联四话》《楹联补话》《楹联述录》《楹联续录》《自怡轩楹联剩话》《楹联新话》《平冶楼联话》《江南赵氏楹联丛话》《白屋联话》《师竹庐联话》《对联话》《古今滑稽联话》《文苑滑稽联话》纷纷出版。梁章钜联话系列引领了一批联话著作的问世,在我国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联话著作的体例

梁章钜将楹联分为十类:“第一曰故事,第二曰应制,第三第四曰庙祀,第五曰廨宇,第六第七曰胜迹,第八曰格言,第九曰佳话,第十曰挽词,第十一曰集句,附以集字,第十二曰杂缀,附以谐语,分为十门。”[1]303这种分类原则,基本为清末及清末民初的联话作者所遵循。根据晚清、民国时期的主要联话著作(这些主要著作见龚联寿整理《联话丛编》)中楹联的分类情况,笔者作一统计,详见表1。

根据统计,我们可知,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在类目上完全“依先生(梁章钜)旧例分辑之”[2]1378,相同率100%;林庆铨《楹联述录》“所以续《楹联丛话》之未备也”[3]965,同似率90.9%;《师竹庐联话》“因仿梁中丞《丛话》之体,搜集数十年来见闻所及……洵足继轨前作,蔚为大观”[4]3455;《对联话》《楹联四话》《楹联新话》等同似率也相当高。

楹联分类的标准是多元的立体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划分。梁章钜主张根据楹联的内容及应用处所的不同来分类,“条其义类,次其先后”[1]303。不过在实践层面上,梁章钜并没有严格遵循此标准,而是以内容和应用处所标准为主,多标准并用。如“集句”,是按楹联的写作方式分类,“庙祠”“哀挽”是以其所题的对象来分类,“应制”按是否为奉敕而作分类。再者,从类目上看,庙祀、廨宇和胜迹可合为一类,谓之“名胜古迹类”,这一点在他的后起者身上完成了。可以说,梁章钜后起者联话中的“类”是对梁章钜的大类分化、小类合并,基本框架没有变。

(二)联话写作模式的确立

《楹联丛话》开创了联话写作的模式,或评论楹联的得失,或叙述撰写楹联的原因,或交代楹联的来源,或记录楹联赠送的对象,在介绍楹联作品背景的同时完成对楹联的品评,这种叙议结合的写作模式为继起者所承袭。如:

表1晚清、民国时期主要联话著作中楹联分类情况

梁章钜《楹联续话》:福州有庆城寺,中有铁佛一尊,极其雄伟,系伪闽时所铸。庙中有前明曾弗人异撰一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隽永有味。陈畏民《笔谈》、徐价人《闽游诗话》并载其语。惜余未得见其联。[1]534

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吾乡张桂山先生(启图),嘉庆戊辰举人,庚辰进士,任长洲、常熟两邑广文。士林景仰,文行堪师。汤敦甫相国赠以联云:“经训传家,姑苏姑熟。文章华国,戊辰庚辰。”相国一代伟人,乃小道可观,巧不伤雅,亦堪传世,殆形上形下一以贯之欤。[2]1379

李伯元《南亭联话》:有人撰联篆书于玻璃上,其笔画必反正皆宜。有十四字曰:“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驯雅可喜。[5]2141

梁章钜福州庆城寺铁佛的联话条目记录模式是先介绍庆城寺铁佛,然后点明作者撰写的楹联及联文内容,再评点楹联的特色。上面所举李承衔和李伯元的联话条目记录模式与庆城寺铁佛联条目完全一致。在《楹联丛话》以后的135种联话中,这种模式比比皆是。

《楹联丛话》中的批评术语也为后继者所用。《楹联丛话》核心批评术语是“雅”“切”“工”,下面以这三个术语为例作一统计,详见表2。

表2数据表明,“雅”出现的最高次数是雷瑨《楹联新话》,共133次;“切”出现的最高次数是吴恭亨《对联话》,共198次;“工”出现的最高次数是吴恭亨《对联话》,共304次。“雅”“切”“工”三个核心批评术语在后继联话中频繁使用的事实证明了《楹联丛话》的巨大影响。

其次,“雅”“工”“切”的细致分类被后继联话承袭。在《楹联丛话》中,“雅”包括“浑雅”“雅驯”“庄雅”“稍雅”“古雅”“雅谑”“温雅”“典雅”“雅饬”“高雅”“雅切”“工雅”;“切”包括“骈切、雅切、典切、确切、切合、稳切、切实、工切、切当、恰切、精切、真切、巧切、警切”;“工”包括“工切、工巧、工敏、工丽、工雅、工妙、工绝、甚工、工致、工稳、工秀、工细、工整、工拙”。这些“雅”“切”“工”的细致形态在后继联话中也频繁出现,下面以具体数据来说明,详见表3-表9。

表2“雅”“切”“工”分布统计

表3吴恭亨《对联话》

表4雷瑨《楹联新话》

表5林庆铨《楹联述录》

表6王堃《自怡轩楹联缀语》

表7朱应镐《楹联新话》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吴恭亨《对联话》使用的细致分类有21种,其中“确切”最高,共9次;雷瑨《楹联新话》使用的细致分类有24种,其中“切合”最高,11次;林庆铨《楹联述录》使用的细致分类有14种,其中“典雅”最高,8次;王堃《自怡轩楹联缀语》使用的细致分类有19种,其中“切合”最高,有14次;朱应镐《楹联新话》使用的细致分类有14种,其中“工切”、“典切”并列第一,各7次;陈方镛《楹联新话》使用的细致分类有18种,其中“工巧”最高,8次;梁恭辰《楹联四话》使用的细致分类有15种,其中“警切”最高,4次。这些细致的分类都可以在《楹联丛话》中找到源头。细致分类的种数和使用次数雄辩地证明了《楹联丛话》对后继联话的模范作用。

三、结语

梁章钜联话系列开创了联话的新时代,达到了梁章钜编纂《楹联丛话》的目的。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序中说:“窃谓刘勰《文心》,实文话所托始;锺嵘《诗品》,为诗话之先声。而宋王铚之《四六话》,谢伋之《四六谈麈》,国朝毛奇龄之《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部列区分,无体不备,遂为任彦升《文章缘起》之所未赅。何独于楹联而寂寥罔述!因不揣固陋,创为斯编。”[1]303《楹联丛话》出版后,后继者纷纷。据笔者目前所掌握资料,自梁章钜联话出现至1949年近一百年间,联话著作约有135种[6]41。这135部联话著作分别在楹联作品的保存、楹联创作方法的探讨、联话的拓新、楹联发展史的勾勒等方面各展所长,共同开创了楹联发展的新局面。

表8陈方镛《楹联新话》

表9梁恭辰《楹联四话》

参考文献:

[1]梁章钜.楹联丛话[M]//龚联寿.联话丛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M]//龚联寿.联话丛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林庆铨.楹联述录[M]//龚联寿.联话丛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4]窦镇.师竹庐联话[M]//龚联寿.联话丛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李伯元.南亭联话[M]//龚联寿.联话丛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张小华,龚联寿.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3).

中图分类号:I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6)03-0033-07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清代楹联作者分布研究”(14wx03);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清代楹联作者分布研究”(1320)

作者简介:张小华(1974— ),女,江西瑞昌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楹联、民国联话。

On Liang Zhangju Couplets Criticism Aesthetics and Its Impact

ZHANG Xiaohua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ulture,Jiang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Nanchang 330077,China)

Abstract:Liang Zhangju couplets criticism started couplets criticism paradigm,marked the consciousness and maturity of couplets artistic thinking,and directly inspired couplets criticism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Republic of China.Liang Zhangju regarded“Ya”as the primary aesthetic elements,including couplets'ideas,themes,language,and style,to establish aesthetic taste based on“muddiness,typicality,ancientness,heaviness,largeness,and quality”and by taking“Ya”as core elegance.At the same time,he believed that in the couplets,both emotion and tex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which could open up the aesthetic realm in which feelings were integrated with texts and smells were unified.Liang Zhangju identified the organic unity of masculine beauty and feminine beauty in couplets tasting and on this basis formed the aesthetic style of both giving priority to hardness and coupling hardness and softness.

Key words:Liang Zhangju;notes on couplets;aesthetic qu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