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07-29 10:54黄岩司静波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公务员对策

黄岩+司静波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公务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我国的特殊服务群体,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后,不仅会影响到其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对政府部门的执政水平、行政管理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此,本文就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一、职业倦怠概况

职业倦怠,也可以称为职业枯竭,是指在精神损耗、人际压力等情况下,产生的消极工作、工作热情消减、身心疲惫等现象[1]。对公务员而言,职业倦怠主要是他们长期在工作、人际关系等的压力下,形成了工作怠慢、情绪衰退、个人成就感低落等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心理。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

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在对公务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0%的公务员感觉工作存在机械化现象,时常出现心力交瘁、疲惫等情况,还有40%的公务员有十分明显的倦怠感,只有10%的公务员仍然保持着热情[2]。此外《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也有一个统计:青年公务员群体里有50.3%的人感觉工作很有压力,还有31.2%的青年公务员感觉工作很累,甚至有1.6%的青年公务员产生自杀的想法。重庆《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还表明,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人,为深入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笔者对当地公务员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涉及到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公务员表明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例如“您觉得工作让您情绪疲惫”这一问题,有6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0%的人表示符合,下图为该问题的调查结果[3]。可见,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行为要求、期望逐渐提高,不仅期望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有所建树,还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了社会监督。由此公共管理领域制定了相应的问责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务员的积极性。“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的提出,要求公务员必须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努力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务员由于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善,无法更好的适应新形势要求,从而逐渐产生心理疲惫,并且伴随着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的产生,逐渐形成劳动力不足、自我价值认同感低、工作满意度不足等问题。

(二)组织因素

在我国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下,组织单元内部的权威等级十分明确,各个层级上的规章制度都对公务员的行为造成极大的约束。实际工作中,公务员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创新感和成就感逐渐消失,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际处理者,公务员每天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还要和社会上的各种人进行沟通交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公务员便也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三)个人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对自身的期望会对职业倦怠造成极大的影响,我国从1994年实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后,每年报考公务员的数量逐年增加,时至今日,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竞争为数不多公务员岗位,一些人在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成为了公务员,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千辛万苦争取的公务员并不是那么高大上,只是做一些基层的工作,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关系,自己学的专业也几乎没有用到。现实和理想的严重脱节,使得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丧失信心,并开始厌倦自己的工作,从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三、公务员职业倦怠对策

(一)社会环境支持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公务员的相关录用制度并没有对其心理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一部分公务员在上岗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对此,机关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公务员心理测评制度,从根本上减少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在社会上,应该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从而优化整合人力资源,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长期以来,社会公众都对公务员有很高的期望,当公务员的一些行为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预期时,就会受到社会群众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社会上应该加强引导,让广大社会公众正确的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氛围,鼓励民众积极配合公务员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疏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让公务员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二)优化组织管理

在组织部门中,应该加强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公务员掌握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把握自身心理情绪,全面降低职业倦怠程度。为了保证公务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减轻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当公务员出现心理问题后,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他们更快地走出困境。在以往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下,管理严重缺乏民主性,对此,政府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组织形式,加强民主管理,鼓励公务员参与到管理中,并积极采纳公务员的合理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来引导各单位人员良性竞争,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全面调动其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三)个人努力

在新时期,公务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评价,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公务员还要对组织内部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自己所在部门的发展空间、价值文化等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与自己的需求一致,这样才能客观把握自身职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再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对职业期望过高而在遇到挫折后立即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公务员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一个特殊职业,每一个公务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以民为本”的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地改善周围人际关系,构建一个轻松、和谐、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自我价值感,从而有效的避免职业倦怠发生。

四、总结

公务员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对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要加强社会环境支持,优化组织管理,提高公务员自我修养,从而全面改善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讯作者:司静波

参考文献:

[1]文启,张鹏.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41-142.

[2]韩艳萍,张媛.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前沿,2011(23):205-208.

[3]苗俊玲.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领导科学,2012(3Z):59-60.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公务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篮球公务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