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浅析

2016-07-29 16:48郭宝棋
2016年25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郭宝棋

摘要:经济发展指标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对社会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

一、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

随着各种资源应用于经济生活,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人们将此作为解决社会生态的首要问题,科学界结论一致认为,除自然因素导致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外,人类活动也与之密切相关,尤其是使用化石燃料的高碳经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英国,世界的雾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始发地,饱受空气污染的危害,改善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低碳”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合理利用各种能源、新技术,实现发展社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分析

(一)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过去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资源、能源等一系列难题,是一种对过去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发展观的历史反思。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各种创新、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研究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从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促进协调统一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和制度,不只注重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

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等方式,减少生活中的各种碳排放,不要一味地追求产值的增长,要保护生态环境,及时应对各种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状况,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凡是城市发展较快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会高一些。H.钱纳里曾经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01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结果表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有一定的生产结构、劳动力配置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相对应。

2、城市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由缪尔达尔提出,是指城市经济发展快速,通过他的各种资源优势,例如,教育、文化、科技等,会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由增长极-城市来带动,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只有城市发展了,才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3、区域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分析。微观研究方法,也称个量研究方法,以区域内单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运行特征。宏观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中也称为总量研究方法,是以区域总体的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和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他是从总体的视觉出发,所以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掌握经济全局有重要作用。

三、成果及现状

1972年,应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提出。1994年我国在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全球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1年,中国在北京发起并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上,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15年10月26-29日在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讨论并审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可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直遵循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人,劳动是为了获取与劳动力对应的收益。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

一些个人和企业,为了获取超额的经济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或钻法律漏洞,自认天高皇帝远或存有侥幸心理,进行一些不为人知的活动,对于这一类的个人和企业,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一经发现,就要对这种行为严厉打击,惩一警十甚百,并对有此倾向的个人或企业产生警示作用。

(二)少数居民及企业认知度不够

对于目前流行的低碳经济生活方式,部分人认为一己之力无法发挥其作用,便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不响应整个社会的号召。对于个人而言,出门就开车、在旅游景点乱扔垃圾等各种不文明现象在大多数城市依然随处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各种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仍然在进行着。

他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而仅仅是对现有的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了解不够,认知达不到标准,没有形成这种意识而造成的。

(三)对周边区域关注度不够

有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很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实施得行之有效,进而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城市在自行发展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周边区域的发展,城市的扩散效应并没有显现出来,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为了自身的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的高污染企业,不是取缔关闭,而是将其转移到周边区域,这对本城市的各种发展来说确实有利,但对于周边区域,尤其是本来就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加大了他们基本经济发展的阻碍,更不用说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了。

五、面临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法制体系

法律制度体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因为总会有在立法时考虑不到的问题出现。

逐步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保证现有法律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继续对一些新出现的、现有法律没有加以规定的问题进行约束,使人们更加的有法可依,在遇到触犯法律的行为时,惩戒措施更加明确。

(二)加大各项规定的实施力度

要想法律行之有效,一是要靠人们之间的相互监督,中国的人口数量之多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最有效的实施法律法规的方法。二是要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尤其是对奖励要加大力度,鼓励人们之间的相互监督。惩戒方面,只要触犯到了法律,就要对其进行警告或惩罚,进而对想要效仿触犯法律行为的个人或企业起到警示作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

对于目前部分个人以及企业无意识的状况,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逐渐树立起低碳经济的意识以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深了解,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长远来看,要从各方面,比如政策内容、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它相关方面进行持续的宣传。

(四)城市要发挥好带动作用

发展好的城市要自觉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发挥其扩散效应,向周边地区宣传其低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必要的时机下对周边区域的发展施以适当的援助,从而促进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尽量避免发展极的出现。(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参考文献:

[1]朱虹.低碳经济的由来及发展现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5).

[2]何钟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1989(01).

[3]孟超.中国十三五规划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今日中国,2016-3-8.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