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利审查在当下社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6-07-29 08:15王明辰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专利审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王明辰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之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专利工作是以专利审查为基础的。所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文化全球化中,专利审查对知识产权事业的良性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专利审查在当下社会的现状着手,分析及预测了专利审查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专利审查;发展现状;知识产权;发展趋势

在以文化实力为大国竞争力的当下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愈来愈重要且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与核心竞争力要素是知识产权。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保障中国创新创业,推动“中国制造”。提高专利审查的效率与质量是保护知识价值的重要环节。所以,了解专利审查在当下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完善专利审查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

一、专利审查现状

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与实施以来,我国专利审查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迅猛的进步。按照目前形势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审查的队伍的壮大以及审查能力的提高。相较以往,审查人才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队伍的壮大但是却没有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相反的,审查队伍的审查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同时,专利审查的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二是研发出自动化专利审查与检索系统,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低质量的专利申请要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专利审核的工作负荷,也提高了专利审查的质量。三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五局合作的基础上,实施专利审查高速路项目,为中国的企业在国外获得专利权建立快速便捷通道。当然,我国专利审查工作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有待解决。

(一)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府政策的引导,使得专利申请的申请数目快速增长。在专利申请增长的背后显示出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中,有较多低质量的专利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专利泡沫”的情况。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专利审查工作的工作量。二是在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的同时,专利审查能力在水平与速度上未能做到同步提高,由此就容易出现专利申请积聚搁置的局面。

(二)专利审查难度增强

随着各国对知识产权重视度的提高,各国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我国也不例外。在扩大专利保护范围的同时,专利审查工作也就面临着审查难度增强的挑战。这就要求专利审查人员审查能力能够迅速跟上专利申请项目变化的水平。同时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乐观。但同时也导致了新领域专利审查人才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能力不足出现专利审查被搁置等问题。同时各领域也存在技术难度的差异,权利分布不均衡的态势。这就的要求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相互配合。

(三)专利质量水平难以界定

建设先进完善的质量文化,能够成为审查员工作的指导方针。然而,专利质量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所以在审查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对高质量专利的理解模糊和对质量文化理解偏差问题。从而影响审查工作质量。

(四)审查方式不够灵活与多样

审查制度的不完善且审查方式不够灵活多变,因此就不能够及时地对新形式的专利申请进行准确的审查。

当下社会,专利审查存在着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劣势。只有理性地看待其优劣势,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专利审查工作,完善专利审查制度,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专利审查服务。助力中国经济。

二、专利审查未来发展趋势

在以上所论述的几点优势或劣势的推动下,专利审查会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其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目前可以预见的。在此做出以下大胆的预想。

(一)专利审查机构可选择性

随着专利审查制度的愈加完善,专利审查的自由度也会有所提高。未来专利审查可以自由选择审查局,这样以来就不必局限于一个审查局,将全国的专利审查工作分散至全国审查局,减轻专利审查工作的工作量同时能够保证审查工作的质量。甚至能够发展各局的特色专利审查项目,提高审查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专利申请人来说,申请人可以选择与自己产业最为贴近,交流最为便利的专利审查机构来进行审查。

(二)专利审查方式可选择性

由于目前专利审查存在这审查方式手段单一性的弊端。那么未来专利审查定能解决这一弊端,实现专利审查方式的多样性和自由选择性。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实现专利审查结果的资源共享和结论公认。

(三)专利审查保护期限的可选择性

由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研发领域,产品更新周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实现专利审查保护期限的可选择性也有利于不同专利申请的自身需要。同时也能够打破原有的专利申请保护期限过长而导致的费用等问题。也可以减少过多不必要的专利保护的占用。

(四)审查资源的共享和结论的公认

要想实现以上的预想,那么必须实现全国甚至是全球的专利审查资源共享。只有实现了专利审查资源的共享,才能使各局之间的工作得以衔接与配合。同时审查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减少专利审查过程中做的无用功。避免重复地进行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审查工作。专利审查的结果的公认的实现有利于专利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专利审查的资源的共享以及结论的公认上的努力也有利于各局甚至是各国之间的专利审查工作的共同进步,以及提高对彼此的审查结果的认同度,最终实现一国审查,多国认可的国际专利审查局面。这对于保护专利申请人的知识产权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政策的颁布与制度的完善,专利申请的方式在悄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专利审查结果也更加倾向于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未来专利审查的自由度与灵活度也有很大的提升。能够实现专利审查机构可选择性、专利审查方式的可选择性、审查资源的共享与结论的公认。使专利审查成为全球保护知识产权的共同工作,全球的专利审查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使专利审查的结果被全球公认,打破各国之间专利审查结论不一致导致的维护专利权益的争论甚至是法律问题。所以在专利审查方面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专利审查工作输送新鲜血液,为维护知识产权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我国文化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应该加强和完善审查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专利泡沫”的现象。加强专利审查工作,助力中国经济,助力中国梦。(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参考文献:

[1]林铁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金融,2007,(5);12.

[2]张旭波.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加快、优先审查制度[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1);107—110.

[3]张青.中日专利“加快审查制度”之比较[J].电子知识产权,2010,(06);92—93.

猜你喜欢
专利审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专利审查协作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审查效率与审查质量导向下的制度演变
提升专利审查质量 支撑知识产权建设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部分第4章第2.2节所述的“有限的试验”的一点理解
从一个案例出发浅析答复创造性专利审查意见时的修改超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