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2016-08-03 03:26
金融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脉冲响应函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王 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6)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王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26)

摘要: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1988—2014年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区、快速发展区、平稳发展较慢区存在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平稳发展较快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没有明显的关系,经济发达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Grange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1.引言

能源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能源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经济增长加大了能源的开发利用,并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到2014年的年均增长为16.09%。能源消费总量由1978年的5714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4年的34800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为6.26%。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能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以Kraft, J and Kraft, A(1978)为代表最早发现了美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最早使用面板协整理论研究能源经济问题的Lee,C.C.Chang(2005),认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Mehrara(2007)根据11个石油输出国的数据,认为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检验结果高度显著。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齐绍洲、李锴(2012)认为随着GDP的收敛,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速度高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张琳、任保平(2013)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程志刚、孙翔(2013)认为经济增长促进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能够拉动能源消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与传统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相互关系着手,研究二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2.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72881.56亿元。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48002万吨标准煤,是1978年的6.09倍。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提供动力来源,同时经济增长带动了能源消费,二者的总体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我国经济整体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在1994、1995年发展速度较快,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四十万亿。能源消费在2003、2004年内增长速度较快,其整体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增长的起伏而波动,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增加,在2009年突破30亿吨标准煤,2014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48002万吨标准煤,是2000年能源消费的2.39倍。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仅能反映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度,还能反映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状况。因此,结合我国各省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情况,选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作为划分我国各省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平均增长率/经济平均增长率,根据1988—2014年各省份的平均GDP及平均能源消费量,划分为四大经济——能源区域。

表1 根据省均经济和省均能源消费进行区域划分

3.实证研究

能源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主要指水电、核电和风电,本文的能源消费指总能源消费,经济增长选用GDP指标。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各指标取对数,分别用LNCONS、LNGDP代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由于西藏自治区缺乏统计数据、海南省1985-1990年的数据缺失,故研究对象剔除西藏、海南这两个省份。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

3.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关性研究

3.1.1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时序平稳性的一种正式方法,非平稳序列经过n次差分达到平稳,则为n阶单整序列。

表2 变量的各单位根检验

从表2可见:各经济区域的LNGDP、LNCONS的检验t统计值分别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表明各序列都具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经济发达区域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为一阶单整序列,其他三个经济区域均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为二阶单整序列。

3.1.2 格兰杰因果检验

将差分后稳定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经济增长与传统能源直接存在的因果关系,及其变动的方向。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见:经济发达区、快速发展区、平稳发展较慢区的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表明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平稳发展较快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3.1.3 协整分析

协整理论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变量之间寻找其长期均衡关系,为建立动态模型奠定基础。协整检验用于建立具体变量之间长期、稳定方程的一种检验方法,能够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对应关系。

表4 协整检验结果

*表示能够拒绝原假设的检验且置信水平是95%。

由表4可见:第二列表示假设的协整关系的个数,依次列出了各检验的原假设,各经济区域均有一个原假设被拒绝,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均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1个协整关系,分析表明:在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增长每增加1%,能够带动能源消费增加0.261963%,快速发展区、平稳发展较快区、平稳发展较慢区的经济增长分别每增加1%,能够带动能源消费增加0.559575%、0.50158%、0.543784%。

3.1.4 构建VAR模型

VAR模型要求序列是平稳的,通常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描述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各经济区域的LNGDP、LNCONS经过差分后均为单整序列,符合建立VAR模型的条件。

表5 最佳滞后阶数判断

表5中给出了0-2阶VAR模型的LR、PFE、AIC、SC和HQ值,并以“*”标记出一句相应准则选择出来的之后阶数,经济发达区域有超过一半的准则选出来的滞后阶数为1阶,可以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定义为1阶。快速发展区、平稳发展较快区和平稳发展较慢区均有超过一半的准则选出来的滞后阶数为2阶,可以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定义为2阶。由于参数是否显著不为零不是VAR模型最关注的,所以在建立VAR模型时可以保留各个滞后变量,将参数估计结果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3.1.5 脉冲响应函数

横轴表示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随着预期期数的增加,表示LNGDP对于LNCONS、LNCONS对于LNGDP标准差新息的脉冲响应,虚线表示在相应脉冲响应图像两侧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下图表示各经济区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

(1)经济发达区

由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图可见:对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能源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在1—5期内逐步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状态,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等各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由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图可见,GDP对能源消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前2期为负值,在第2期之后能源消费对经济起促进作用,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投资建设大量基础设施需要能源提供动力支撑,能源消费的增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2)快速发展区

由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图可见:对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能源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在1—4期趋于0,之后的上升趋势并不明显。这主要是这些地区以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化进程较慢,对能源的需求较少,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能源消费逐渐增加。由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图可见: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业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费,能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能源消费强度增大,经济发展也逐步增强。

(3)平稳发展较快区

由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图可见:GDP对能源消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图可见:对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能源消费呈现波动趋势,并且呈现负冲击,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并没有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地区由原来的主要依靠第一产业,逐步转向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以人力资本取代能源消耗等,高科技的发展减少了能源消耗,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稳发展较慢区

由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图可见:GDP对能源消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发展。由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图可见:对GDP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能源消费在第3期后呈现上升趋势,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较为稳定,传统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较慢,在第3后调整了产业结构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加。

4.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动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对我国1985—2011年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区域性差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达区、快速发展区和平稳发展较慢区,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2)在经济发达区和平稳发展较快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经济快速发展区、平稳发展较快区和平稳发展较慢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经济发达区在前2期内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其负作用,之后逐渐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推广节能减排政策。从我国产业结构消耗能源的情况来看,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较多,在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时,重点关注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情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防止能源约束造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

4.2 根据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能源政策。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费情况不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能源消费政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各种能源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4.3 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由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能源消费情况来看,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比重较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环保事业,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产业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程志刚,韩佳佳,孙翔.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6-7.

[2]林小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2-13.

[3]张琳,任保平.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6省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J].经济经纬,2011,4:69-72.

[4]齐绍洲,李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2:8-13.

[5]陈首丽,马立平.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效应的统计分析[J].管理世界,2010,1:167-168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函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桂林入境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