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牛奶之战

2016-08-04 05:29
乐活老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莱斯利鲜奶饮用

美国的牛奶之战

1984年,美国《时装》杂志撰文《警惕鲜奶:新兴而危险的嗜好》,警告说饮用未经杀菌的鲜奶会大大增加感染沙门氏菌的几率。美国政府也向公众提出类似警告。198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禁止国内跨州销售供人类饮用的鲜奶。该局奶制品和鸡蛋安全部门官员约翰·希恩说,饮用鲜奶“就像是同你的健康玩俄罗斯轮盘”。

对于这些建议,鲜奶支持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加热消毒并非绝对安全,美国1985年曾发生数千人因饮用消毒牛奶而致病的事件。美舆论评论说,这场持续20多年的鲜奶之争是一场文化之战。

鲜奶之争,背后其实也隐含着“牛奶之争”——消毒牛奶并不安全成为许多人选择鲜奶的论据,而这样的争论,其实伴随着牛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

1842年,美国出现“泔水奶事件”。当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纽约,大批新生儿诞生,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许多年轻妈妈无法靠自身乳汁哺育儿女,牛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鲜奶供需缺口高达20%以上,牛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没几年工夫,纽约市场鲜奶供应量就由每天8.5万升飙升至11.5万升。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儿童卫生奶”,据称是“最卫生的牛奶”“营养赛过母乳”。然而当时纽约的儿童死亡率却很高,许多夭折儿童都喝过儿童卫生奶。1858年夏天,婴儿死亡率甚至达到一年8000人这样惊人的数字。《莱斯利画报》通过调查发现奶商给奶牛喂食酒厂的酒糟,以刺激其多产奶,并且,这些奶牛被关在狭小的空间内,四肢固定,用减少活动量的方法催乳,许多牛因食物中毒和缺乏运动导致牙齿和尾巴脱落,乳房溃烂,甚至蛆虫遍体,浑身是病,但这些病牛的奶仍然被用来供应市场。《莱斯利画报》以《牛奶交易大曝光》为题,图文并茂地刊载了一系列文章,将泔水奶的黑幕完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于是,牛奶一下子“声名狼藉”,甚至被称为“白色毒药”。有一幅讽刺漫画这样描绘:一头奄奄一息的母牛几乎已经站不起来了,挤奶工仍然在为它挤奶。1878年10月29日,《纽约时报》以《这些家伙应该挨揍》为题进行了报道。政界、经济界名人纷纷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整顿乳业市场。这一事件让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牛奶这种看上去纯洁而美好的食物背后隐藏着的危险。借由此事,19世纪末,巴斯德消毒法在纽约乳业中普及。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

英国亦然,1914年,英国开始了“干净牛奶运动”,政府开始讨论对牛奶进行检验并且分为三级。尽管同年一战爆发,“干净牛奶运动”仍然在英国蓬勃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乳制品消费大国法国,牛奶有时还是被装在铁桶内运送到零售商的手上,再由零售商将其装瓶。但在1950年3月23日,法国政府强制规定每个人口超过两万的城市,都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

《牛奶:内幕与谎言》

猜你喜欢
莱斯利鲜奶饮用
生鲜奶更健康吗?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小懒蛋的超快魔法
饮用温水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生鲜奶更有营养?
陶木子问:喝生鲜奶更安全健康?
第四届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在成都成功举行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光明舞者
小懒蛋的超快魔法